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百家姓
百家姓
当前位置:首页百家姓

拼音:

注音:ㄗˋ

笔画数::6

笔顺编号::325111

结构::单一结构

姓名学::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部首::

字意五行::

字型分析::单一结构

繁简对应::

百家姓"自"的排名
起源

自的本义为象鼻。舜的弟弟为象,部落训象为职业。象的子孙有姓自的。

《希姓录》云:“自氏,姬姓之后”,《世本》则称:“自,子姓。”不知其所据。

出现年代不详,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太原迁至山东滕州东南,名为自家庄,现名自庄村,自姓数百人,至此传至二十八世。省内其它地区也有较多分布,江苏也有此姓。

河北尚义、阜平、获鹿、围场,河南卢氏,山东平度,山西太原、长治,湖北老河口,湖南冷水江,云南大理、临沧、普洱、保山、怒江、西双版纳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

一、自z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阜平、获鹿、围场,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冷水江,云南之景谷、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彝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世本》注云:“自,子姓。”

2、《姓氏词典》据《希姓录》则称:“源于姬姓。”汉代有郎中令自为更,光禄勋;明代有自勖,贵溪人,临淄令。

二、自

自姓分布:河南临颍、温县、江苏武进、浙江余姚、江山、河北隆化、上海嘉定、山西汾阳、代县、台湾宜兰、台东、安徽淮南、云南、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自姓起源:

1、系自子姓,见《世本》。亦见《姓苑》。

2、元时蒙古人姓,见《浙江通志》。今蒙古族姓。

3、清四川会理州土百户、建昌道建昌镇辖披砂土千户均有自姓者。凉山地区土司亦有自姓者,亦作杞。

4、满族姓。

自姓名人:

自当,元时蒙古人,文宗时浙西肃政廉访使,见《浙江通志》。自勖,明时江西贵溪人,举人,为山东临淄令,见《青州府志》。

姓氏源流

一、自z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阜平、获鹿、围场,河南之卢氏,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冷水江,云南之景谷、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彝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世本》注云:“自,子姓。”

2、《姓氏词典》据《希姓录》则称:“源于姬姓。”汉代有郎中令自为更,光禄勋;明代有自勖,贵溪人,临淄令。

二、自

自姓分布:河南临颍、温县、江苏武进、浙江余姚、江山、河北隆化、上海嘉定、山西汾阳、代县、台湾宜兰、台东、安徽淮南、云南、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自姓起源:

1、系自子姓,见《世本》。亦见《姓苑》。

2、元时蒙古人姓,见《浙江通志》。今蒙古族姓。

3、清四川会理州土百户、建昌道建昌镇辖披砂土千户均有自姓者。凉山地区土司亦有自姓者,亦作杞。

4、满族姓。

自姓名人:

自当,元时蒙古人,文宗时浙西肃政廉访使,见《浙江通志》。自勖,明时江西贵溪人,举人,为山东临淄令,见《青州府志》。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