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百家姓
百家姓
当前位置:首页百家姓
fán

拼音:fán

注音:ㄈㄢˊ

笔画数::3

笔顺编号::354

结构::单一结构

姓名学::姓,常用字

部首::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1

字型分析::单一结构

百家姓"凡"的排名
起源

凡姓是一个汉族姓氏,该姓较为少见。凢、凡、樊这三个字可以通用,在生活中是同样意思,同样姓氏;只是在证件上有些严格要求。

凡姓:周王朝初建时,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凡”地,建立了凡国,人称凡伯。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氏。“凡” 地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即北云门镇凡城村西北,现遗址犹存,但该姓较为少见,河南省项城市凡腰庄以及贾岭镇凡楼村是凡姓;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樊营村及小樊营都是凡姓,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瓦坊乡小凡村几乎也都是姓凡;安徽省涡阳县樊桥村与樊小自然村村也几乎是姓凡。安徽省利辛县永兴镇凡马庄村,樊老家村,凡寨子也是凡姓。

关于凡姓的来源,许多姓氏古籍均有记载:

1.《姓解·一一三·乙部》:“凡,姬姓。”《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的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周公少子封于凡,以国为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显然是黄帝后裔。

2.笔误简化。另有部分樊姓人口因笔误或为求书写简单而改为凡姓。如萧姓和肖姓。

凡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天津武清,河北围场,山东鱼台、东平,辽宁清原,内蒙古乌海,湖南芷江,湖北利川,广东高要,广西田林,四川合江等地均有。汉、回、土家、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一、凡w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康熙字典》注云:“系丸姓分族。”一音fán,乃现行姓氏。参见“凡”(fán)条。

二、凡

凡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凡姓起源: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周公之第二子凡伯之后,以国为氏。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

郡望:河南。

姓氏源流

一、凡w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康熙字典》注云:“系丸姓分族。”一音fán,乃现行姓氏。参见“凡”(fán)条。

二、凡

凡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凡姓起源: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周公之第二子凡伯之后,以国为氏。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

郡望:河南。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