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天下为公
tiān xià wéi gōng

【拼音】:tiān xià wéi gōng

【注音】:ㄊ一ㄢㄒ一ㄚˋㄨㄟˊㄍㄨㄥ

【词性】:成语。

【简体】:天下为公

【繁体】:天下為公

字义分解
天下为公的解释
词语解释
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为公[tiānxiàwéigōng]⒈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基础解释
天下是众人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物。现指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是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
引证解释
⒈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引《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孙希旦集解:“天下为公者,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南史·宋纪上》:“夫树君宰世,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明李贽《答耿中丞》:“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孙中山《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综合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万古千秋业,~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国语辞典
君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天下为公[tiānxiàwéigōng]⒈君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引《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成语解释天下为公
辞典修订版
君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辞典简编版
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 【造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君位传贤不传子,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其他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近反义词
天下为公造句
1.从孔子时代到今天两千五百年间,向来没有出现过大同世界。但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崇高而远大,华夏子孙,代代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2.马英九表示,孙穗芳继志述事,延续祖先长辈的伟大事迹,尤其不忘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他很感动孙中山先生有这样的孙女。
3.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倡导“天下为公”,可惜蒋介石逐渐背弃了这个信条,闹来闹去还是“四大家族”,最后只能沮丧地逃到一个小岛上。
4.罗焕章等那人走了之后,才顺着小院落的圆形门洞走了进去,迎面一间厅堂,上面挂着牌匾,仔细一看却是草体写就的四个字,天下为公
5.祠内设龛橱,橱内悬挂李炳辉烈士遗像,两侧对联是“身殁名留蜚声千古,功成志遂含笑九原”,横额书“天下为公”。
6.天下为公,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种美好的理想。
7.既然理想玄虚,不可捉摸,可否不要理想呢?不可!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8.爷再问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为大同,对么?
9.有句话叫‘急时抱佛脚’,如果没有‘天下为公’的胸襟,依然从私利出发,即使眼前被迫作出来选择,最后也还会重蹈覆辙的。
10.有一处刻着“天下为公”四字,“为”是繁体,酷似麻将牌中的“鸡”。小孩都念成“公鸡下天”。大人笑问:“公鸡下天干什么呀?”答道:“找母鸡呀!”。
天下为公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