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借字
jiè zì

【拼音】:jiè zì

【注音】:ㄐ一ㄝˋㄗˋ

【结构】:借(左右结构)字(上下结构)

【简体】:借字

【繁体】:借字

字义分解
借字的解释
词语解释
借字jièzì。(1)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借字[jièzì]⒈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英interchangeabilityofwordsorcharacters;
基础解释
通假字。
引证解释
⒈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引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衺’之同音借字。”⒉指本无其字的假借。引章炳麟《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製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虞夏以后也。”⒊借据。引李广田《水的裁判》:“大山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
网络解释
借字我国民间音乐术语,北方鼓吹乐常用的移宫变调手法之一。借字即在五声音阶旋律基础上,演奏中有规律的变换原旋律某些音高,而到达移宫的目的。如将原旋律中的'宫'音变换为'变宫'音,形成上五度移宫,称'压上'(即'变宫为角');将原旋律中的'角'音变换为'清角音',形成下五度移宫,称'单借'(即'以凡代宫')等等。
综合释义
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衺’之同音借字。”指本无其字的假借。章炳麟《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製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虞夏以后也。”借据。李广田《水的裁判》:“大山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
汉语大词典
(1).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邪’之同音借字。”(2).指本无其字的假借。章炳麟《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制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虞夏以后也。”(3).借据。李广田《水的裁判》:“大山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
国语辞典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借字[jièzì]⒈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⒉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近借条英语see通假字[tong1jia3zi4]
辞典修订版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
其他释义
1.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2.指本无其字的假借。3.借据。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借字造句
1.做好“借”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企业发展,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
2.汉语方言字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字典辞书、地方韵书或方言词典、民间文艺作品与地名用字,在类型上则可分为本字、训读字、假借字与自造字四种。
3.这里的“尖”都是假借字,本字应为“櫼”,解“插在木器的榫子锋利的木片”,名词作动词用时引申为“插入”。
4.苏纯纯故意在借字上面加重了语气。
5.肝胆之交,何云借字?二三百纹银,愚兄可以拿得出来,明日着人送来便了。
6.弄清这些俗体字、假借字及避讳字,对敦煌写本相书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7.一位牛津大学的现代语言学生说,当年面试时,主考只是向他提了一个与科目无关的英文字,让他“借字发挥”,抒发己见。
8.另外还有直接作符号专指某处的“指事”,一形一声的“形声”,辗转相注的“转注”,以及借字代用的“假借”等等,合起来称为“六书”。
9.每一件衣服都装了些记忆,访问的人、走过的路、谈过的话,仿佛都镶在衣边。有时不喜其中一件,那必定是伤心过的情节。衣饰什品,一篓子假借字
10.湘莳眴知道铏愀皛是个倔强的女子,别人给他钱她肯定不收,就特地说了个借字,其实就算她要还,他也不会要的。
借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