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俗缘
sú yuán

【拼音】:sú yuán

【注音】:ㄙㄨˊㄩㄢˊ

【结构】:俗(左右结构)缘(左右结构)

【简体】:俗缘

【繁体】:俗緣

字义分解
俗缘的解释
词语解释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俗缘[súyuán]⒈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基础解释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引证解释
⒈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引唐许浑《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宋司马光《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网络解释
俗缘俗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úyuán,意思是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综合释义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唐许浑《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宋司马光《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回:“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俗缘[súyuán]尘世间的人事关系。如:「俗缘未尽,不宜出家。」
网友释义
súyuánㄙㄨˊㄧㄨㄢˊ俗缘(俗缘)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唐许浑《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宋司马光《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回:“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汉语大词典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唐许浑《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宋司马光《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回:“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国语辞典
尘世间的人事关系,如:「俗缘未尽,不宜出家。」俗缘[súyuán]⒈尘世间的人事关系。例如:「俗缘未尽,不宜出家。」
其他解释
谓与世俗所结之因缘也。宋、宗晓《乐邦遗稿·卷上》:「俗缘未尽,切勿相近。」;宋、苏轼〈寄刘孝叔〉诗:「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哪得睹。」
其他释义
1.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俗缘造句
1.最后,去禀告师傅,并与其打斗一番,在打斗之中两人恩断义绝,了断了自己的尘世俗缘,最终携磨镜少年投奔新罗之地而去,远遁他国。
2.托马斯说,选择一个适合隐修的环境,断绝俗缘世虑,一直被隐修炼性者所崇尚。
3.这个僧人俗缘未了,凡心尚未脱俗。
4.为了忘记这段情缘,她曾出家为尼,但俗缘未了,后又重返舞台。
5.炼己存诚,惩忿窒欲、虚寂恒诚,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凝神定虑,促开玄关一窍。
6.看来,永信法师俗缘未了,少林寺是非不断,正是法师所言“不是太入世,而是太超前”惹的祸。
7.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8.一块无语的石头,在吵闹的尘埃里铺出了路径,伸向安谧的时光幽处,人的脚步,跟着红尘,跟着我,在俗缘里走云,走雾,走风生水起。
9.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
10.可以说,闽台两地具有“血缘亲、史缘久、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的“六缘”特色,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俗缘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