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伯有
bó yǒu

【拼音】:bó yǒu

【注音】:ㄅㄛˊ一ㄡˇ

【结构】:伯(左右结构)有(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伯有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伯有[bóyǒu]⒈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引证解释
⒈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引北周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伯有之魂,不能为厉;若敖之鬼,其无馁而。”唐吴融《偶题》诗:“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
网络解释
伯有伯有,春秋时郑大夫良霄,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综合释义
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北周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伯有之魂,不能为厉;若敖之鬼,其无馁而。”唐吴融《偶题》诗:“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伯有[bóyǒu]
汉语大词典
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北周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伯有之魂,不能为厉;若敖之鬼,其无馁而。”唐吴融《偶题》诗:“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
其他释义
1.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伯有造句
1.自稗官琐记,创造鄙词,曰刘、曰张,谓天帝有废兴;曰吕、曰冯,谓河伯有夫妇。
2.只是家伯有命,让在下专心闭门读书,教导后辈子弟,因此不能答应元兄的邀约。
3.两篇文章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观点却是相惊伯有的。
4.‘御火诀?’许凡心里想嘀咕着,显然眼前这位男子的御火诀比严伯有过之而无不及,严伯是炼气中期境界,那眼前这人有可能是炼气后期。
5.这一个基路伯有两个翅膀,各长五肘,从这翅膀尖到那翅膀尖共有十肘。
6.约伯有时因强烈的自怜自艾而发出痛苦的呼喊,有时又因坚定信心的亮光,照亮整个生命。 
7.在“斯波”一案中,法院发现韦伯有资格享有禁令补救,因为在太阳城买房的人们受到了损害。
8.张叔叔和王伯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亲戚、朋友又是同志。
9.斫之复生,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
10.无巧不成话,当那个旅客离开之后,又有另一位旅客停下询问那老伯有关这个城市中人的事情。【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伯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