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瘴疠
zhàng lì

【拼音】:zhàng lì

【注音】:ㄓㄤˋㄌ一ˋ

【结构】:瘴(半包围结构)疠(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

【简体】:瘴疠

【繁体】:瘴癘

字义分解
瘴疠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指瘴气。瘴疠[zhànglì]⒈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指瘴气。
基础解释
指热带或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引证解释
⒈亦作“瘴厉”。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引《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⒊指瘴气。引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明徐渭《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柏堂的鼻子管里吹扑。”
网络解释
瘴疠瘴疠[communicablesubtropicaldiseases]。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综合释义
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指瘴气。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明徐渭《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柏堂的鼻子管里吹扑。”
汉语大词典
亦作“瘴厉”。(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述在龙川数年,复徙宁越,遇瘴疠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疠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疠,初何意于生还。”苏曼殊《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疠。”(2).指瘴气。唐杜甫《闷》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馀,耽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明徐渭《梅赋》:“风飙撼之而不动,瘴疠攻之而罔颠。”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柏堂的鼻子管里吹扑。”
国语辞典
人因接触到山林间湿热蒸发毒气所生的疾病。瘴疠[zhànglì]⒈人因接触到山林间湿热蒸发毒气所生的疾病。引唐·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唐·杜甫〈梦李白〉诗:「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辞典修订版
人因接触到山林间湿热蒸发毒气所生的疾病。唐.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唐.杜甫〈梦李白〉诗:「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其他释义
瘴气所致的疾病:六年瘴疠,初何意于生还|寄命瘴疠之地。
瘴疠造句
1.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但是他却在这里学医术,建医院,救治麻风病人,他面对的是疾病、白蚁和瘴疠之气。
3.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天气开始变热,瘴疠之气增加,此时常发生瘟疫病疾,毒蛇、蜈蚣和蝎子等也相当活跃。
4.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
5.微微下垂的紫色的眼瞳,如太阳般金色的头发,黑色的紧身衣,配合上右手的瘴疠枪,除了那个玄装三藏以外我找不出还有谁会在最游记里面有这样的打扮。
6.彼此不服水土,南方之人死于寒冷,北方之人死于瘴疠
7.一生与毒物为伍,亦称慧溪五毒,蛇、蝎、蛛、蛙、鸩,浑身常常被一层绿焰光环笼绕,近丈内瘴疠打死人。
8.野人山山峦重叠、林莽如海、树林里沼泽绵延不断、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兽横行、瘴疠疟疾蔓延,是被认为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9.此去滇边,正是蛮烟瘴雨时节,毒虫繁生,瘴疠肆虐,将军麾下军士多为中原人,到那边荒之地,水土不服,需防疾患流行,不知将军何以应对。
10.这里的空气看上去清新,但暗藏杀机,尤其是早上和夜晚,森林中的瘴疠之气四处弥漫,稍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第三,动物凶猛。
瘴疠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