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冥阨
míng è

【拼音】:míng è

【注音】:ㄇ一ㄥˊㄜˋ

【结构】:冥(上下结构)阨(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冥阨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冥隘'。亦作'冥阸'。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
基础解释
亦作/'冥隘/'。亦作/'冥阸/'。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
引证解释
⒈亦作“冥隘”。亦作“冥阸”。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引《左传·定公四年》:“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杜预注:“三者,汉东之隘道。”《墨子·非攻中》:“古者吴闔閭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於冥隘之径,战於柏举。”《史记·魏世家》:“伐楚,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章炳麟《冥阸歌》:“苕苕古冥阸,一夫当梟棊。”
网络解释
冥阨“冥阨”是出自《吕氏春秋·有始》中“山有九塞的大汾、冥阨、荆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东汉高诱注:“冥阨、荆阮、方城皆在楚”等历史记载。
综合释义
亦作“冥隘”。亦作“冥阸”。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左传·定公四年》:“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杜预注:“三者,汉东之隘道。”《墨子·非攻中》:“古者吴闔閭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於冥隘之径,战於柏举。”《史记·魏世家》:“伐楚,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章炳麟《冥阸歌》:“苕苕古冥阸,一夫当梟棊。”冥阨[míngè]
汉语大词典
亦作“冥隘”。亦作“冥阸”。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左传·定公四年》:“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杜预注:“三者,汉东之隘道。”《墨子·非攻中》:“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史记·魏世家》:“伐楚,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章炳麟《冥阸歌》:“苕苕古冥阸,一夫当枭棋。”
其他释义
1.亦作'冥隘'。亦作'冥阸'。2.古隘道名。即今河南省信阳县东南平靖关。为古九塞之一。与附近大隧﹑直辕二隘并为淮汉间兵争要害。
冥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