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冰释
bīng shì

【拼音】:bīng shì

【注音】:ㄅ一ㄥㄕˋ

【词性】:动词。

【结构】:冰(左右结构)释(左右结构)

【简体】:冰释

【繁体】:冰釋

字义分解
冰释的解释
词语解释
冰释bīngshì。(1)像冰一样融化,比喻怀疑、嫌隙等完全消除。冰释[bīngshì]⒈像冰一样融化,比喻怀疑、嫌隙等完全消除。例疑团冰释。英disappearanceofmisunderstanding;
基础解释
(动)像冰一样溶化,比喻矛盾、误会、嫌隙等过节完全消除:我们的误会~了。
引证解释
⒈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引《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汉桓宽《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颜师古注:“冰释,言销散也。”⒉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引唐张说《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明李贽《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清李渔《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郭沫若《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寿昌,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网络解释
冰释冰释,原指冰融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见汉·桓宽《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
综合释义
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汉桓宽《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託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颜师古注:“冰释,言销散也。”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唐张说《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明李贽《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清李渔《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郭沫若《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寿昌,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汉语大词典
(1).原谓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涣散或离散。《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汉桓宽《盐铁论·刺权》:“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颜师古注:“冰释,言销散也。”(2).常以喻疑点、隔阂、误会等完全消除。唐张说《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七岁属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经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谕,一览冰释。”明李贽《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说我害人。则处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清李渔《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郭沫若《创造十年》九:“原稿我寄还了寿昌,他的疑团也就冰释了。”
国语辞典
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冰释,握手言欢了。」冰释[bīngshì]⒈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引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例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冰释,握手言欢了。」
辞典修订版
像冰溶解消散,不留痕迹。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冰释,握手言欢了。」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辞典简编版
比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失。 【造句】经过第三者的协调,他们之间的误会已经冰释,又和好如常了。
其他释义
像冰溶化一样。比喻隔阂、怀疑等消除:两双手握在一起,他们都感觉到,过去的矛盾已经冰释了。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冰释造句
1.张天师原本威严的表情涣然冰释,隐隐泛着紫气的面庞浮上苦笑,随之杨真人亦露出蔼然的微笑。
2.生活中因为有了沟通,才出现了冰释前嫌、和睦相处、门庭若市……等四字词语,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生活中不能没有了沟通,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了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3.这样,既能冰释银行业的怒火,又能确保全球税收有效的利用于全球,实乃上上之策。
4.吴志远心中的不解顿时涣然冰释,他想起橱柜里只是一个孩子,便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轻步走到橱柜前,伸手拉开了柜门……
5.有时他们身上的自私苟且,还远过于不识字的愚氓。这种不安,或者由此发展而来的内心交战,需要有一种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排除。志趣相投的研究讨论,可以触发彼此的灵感,深入探索人生的真谛,俾使内心的不安涣然冰释。黄仁宇 
6.马六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同意冰释前嫌和衷共济巡逻、逮捕、起诉、监禁海盗。
7.我对不起朋友,我心里忐忑不安,怕他告诉我妈妈,后来我便是一阵自责,我很内疚,又很惭愧。经过一天的反思,我真后悔对他做出那种事,我终于决定对他说抱歉,我们俩冰释前嫌,我如释重负。
8.各诉款曲,衷肠有别,彼此间的隔膜竟不能涣然冰释
9.爱情需要理解,因为理解可使争吵冰释前嫌;爱情需要关爱,因为关爱可使关系继往开来;爱情需要呵护,因为呵护可使对方幸福。
10.你的离开,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这一刻惊愕恍然,对不起,我还是在乎你。恰如烟云般飘浮我的视线,那一眸深邃的眷念冰释了倔强的泪,恣意的倾覆了我无懈可击的盔甲。
冰释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