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管辂
guǎn lù

【拼音】:guǎn lù

【注音】:ㄍㄨㄢˇㄌㄨˋ

【结构】:管(上下结构)辂(左右结构)

【繁体】:管輅

字义分解
管辂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管辂[guǎnlù]⒈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
基础解释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
引证解释
⒈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引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臣观管輅天才英伟,珪璋特秀……而官止少府,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与!”唐杨炯《从甥梁錡墓志铭》:“孩笑之时,见者知其孝友;能言之际,听者许其聪明。审清河管輅之天文,对夏江黄童之日蚀。”
网络解释
管辂管辂(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常以德报怨。正元初,为少府丞。北宋时被追封为平原子。
综合释义
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臣观管輅天才英伟,珪璋特秀……而官止少府,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与!”唐杨炯《从甥梁錡墓志铭》:“孩笑之时,见者知其孝友;能言之际,听者许其聪明。审清河管輅之天文,对夏江黄童之日蚀。”
汉语大词典
三国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应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官至少府丞。幼年好天文,及长,精通《易》与占卜。相传其自知寿不过四十七八,年四十八果卒。后人以为才高、不寿,且无贵仕的典型。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臣观管辂天才英伟,圭璋特秀……而官止少府,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与!”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孩笑之时,见者知其孝友;能言之际,听者许其聪明。审清河管辂之天文,对夏江黄童之日蚀。”
管辂造句
1.这是一个关于三国的神鬼故事,张角阵前召唤天兵、诸葛亮七星坛巧借东风、左慈掷杯戏曹操、管辂八卦神算算尽南辰北斗、于吉符水岐黄救世济民……
2.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魏管辂、东晋郭璞等都曾行射覆事。
3.孟德何必妄自菲薄,以我等名望才能,何虑之有,来日必会受到管辂青眼相加。
4.管辂这小子不识抬举,我要把他送上斩仙台!!!
5.至于魏国吗,我觉得第一奇人应该是左慈,虽然神卜管辂百无一失,已经很厉害了,但左慈戏弄曹操那次表现得更精彩。
6.皇上亲政,各地潘属齐来朝贺,其中不乏当世之俊杰,管辂自不会放过此等甄录选贤的良机。
7.管辂这小子不识抬举,我要把他送上斩仙台!!!(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管辂造句)
8.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魏管辂、东晋郭璞等都曾行射覆事。(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88590/管辂造句)
管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