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发纾
fā shū

【拼音】:fā shū

【结构】:发(独体结构)纾(左右结构)

【繁体】:發紓

【拼音】:fā shū

字义分解
发纾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见'发抒'。发纾[fāshū]⒈见“发抒”。
引证解释
⒈见“发抒”。
网络解释
发纾亦作“发纾”。1.表达;表现。明袁宏道《封知县刘公墓志》:“比入闱条对,发纾胸臆,无避忌,遂弃弗收。”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莲工於乐府,盖其才思横溢,无所发抒,辄借此以逞笔力。”《孽海花》第七回:“自己虽因此晓得了些世界大势,交涉情形,却尚不能发抒所学,报称国家,一慰知己於地下。”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然而尽管是在暗中摸索了来,他们是摸索着正路的,所以他们的方法得到相当的正确,而作品发抒着光明。”
网友释义
发纾,汉语词语,拼音是fāshū,意思是表达、表现;见“发纾”。
汉语大词典
见“发抒”。《汉语大词典》:发抒(发抒)  拼音:fāshū亦作“发纾”。(1).表达;表现。明袁宏道《封知县刘公墓志》:“比入闱条对,发纾胸臆,无避忌,遂弃弗收。”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莲工于乐府,盖其才思横溢,无所发抒,辄借此以逞笔力。”《孽海花》第七回:“自己虽因此晓得了些世界大势,交涉情形,却尚不能发抒所学,报称国家,一慰知己于地下。”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然而尽管是在暗中摸索了来,他们是摸索着正路的,所以他们的方法得到相当的正确,而作品发抒着光明。”(2).犹阐发。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时义宁陈公宝箴抚楚,大相得,赞变法,公度乃以其平日之学发纾之,中国变法自行省之湖南起。”
发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