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天命
tiān mìng

【拼音】:tiān mìng

【注音】:ㄊ一ㄢㄇ一ㄥˋ

【词性】:名词。

【结构】:天(独体结构)命(上下结构)

【简体】:天命

【繁体】:天命

字义分解
天命的解释
词语解释
天命tiānmìng。(1)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2)自然的规律、法则。(3)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基础解释
1.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2.自然的规律、法则。3.指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引证解释
⒈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引《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徐迟《狂欢之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西头下,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是天理。”⒉指自然的规律、法则。引《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⒊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引《左传·宣公三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晋刘琨《劝进表》:“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歷数有归。”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⒋谓天赋。引《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明王守仁《<大学>问》:“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⒌犹天年。谓人之自然寿命。引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东观汉记·郅恽传》:“子张病将终,惲往候之。子张视惲歔欷不能言。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讎不復也。’”
网络解释
天命(汉语词语)天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iānmìng,意思是天道的意志;延伸含义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语出《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综合释义
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徐迟《狂欢之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西头下,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是天理。”指自然的规律、法则。《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左传·宣公三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晋刘琨《劝进表》:“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歷数有归。”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谓天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明王守仁《<大学>问》:“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犹天年。谓人之自然寿命。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东观汉记·郅恽传》:“子张病将终,惲往候之。子张视惲歔欷不能言。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讎不復也。’”
网友释义
天命,指天道的意志;延伸含义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语出《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汉语大词典
(1).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天命早已安排在那里了,倒不如听命由天的闯着作去。”徐迟《狂欢之夜》:“好比太阳一定从东头出,西头下,农民们都相信悲惨的生活是天命,是天理。”(2).指自然的规律、法则。《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是以天之命,物之性,本非志意所与;而能尽其性,则物性尽,天命至,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而无不通。”(3).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左传·宣公三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晋刘琨《劝进表》:“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4).谓天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注:“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明王守仁《〈大学〉问》:“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5).犹天年。谓人之自然寿命。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东观汉记·郅恽传》:“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视恽歔欷不能言。曰:‘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雠不复也。’”
国语辞典
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
辞典修订版
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神所主宰的命运。《书经.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我兄说万事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自有个一定。」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寿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逊于不虞,以保天命。」清朝太祖的年号(公元1616~1626)。
辞典简编版
天神所主宰的命运。 【造句】天命难违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 【造句】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 【造句】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其他释义
①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天命难违|任凭天命。②指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制天命而用之。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天命造句
1.天后宜承天命,受兹介福,允当天人。
2.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似乎当我们而立之时,同龄的女子早已过了花信碧玉之年。
3.随缘不是得过且过,沿袭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有的人谋划了半生想做乱世之主,可最后却不过是梦中说梦罢了,而有的人从未把这些放在眼中,可却是天命所归。
5.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6.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冯骥才。
7.后金天命六年后金攻陷渖阳,又陷辽阳。
8.天命无缘,却结一段奇姻;枕上无书,竟成一本情谱。唐七公子。
9.祖农神起,武王立,成康中兴,蛮族引恶神,宫湦延十朝国运,安天命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