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绛引旛
jiàng yǐn fān

【拼音】:jiàng yǐn fān

【注音】:ㄐ一ㄤˋ一ㄣˇㄈㄢ

【结构】:绛(左右结构)引(左右结构)旛(左右结构)

【繁体】:絳引旛

字义分解
绛引旛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绛引幡'。2.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
基础解释
亦作/'绛引幡/'。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
引证解释
⒈亦作“絳引幡”。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引《新唐书·仪卫志上》:“左右领军卫黄麾仗,首尾厢皆絳引旛,二十引前,十掩后。”《宋史·仪卫志五》:“次外仗。青衣十二,车辐棒十二,戟九十,絳引幡六。”《元史·舆服志二》:“絳引旛,四角,朱緑盖,每角垂罗文杂佩,繫於金铜钩竿,竿以朱饰,悬五色间晕罗,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亦省作“絳引”。《元史·舆服志二》:“﹝告止旛﹞立仗者红罗销金升龙,餘如絳引。”
网络解释
绛引旛亦作“绛引幡”。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
综合释义
亦作“絳引幡”。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新唐书·仪卫志上》:“左右领军卫黄麾仗,首尾厢皆絳引旛,二十引前,十掩后。”《宋史·仪卫志五》:“次外仗。青衣十二,车辐棒十二,戟九十,絳引幡六。”《元史·舆服志二》:“絳引旛,四角,朱緑盖,每角垂罗文杂佩,繫於金铜钩竿,竿以朱饰,悬五色间晕罗,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亦省作“絳引”。《元史·舆服志二》:“﹝告止旛﹞立仗者红罗销金升龙,餘如絳引。”
网友释义
面包粉200克、酵母2克、糖10克、盐4克、黄油30克、水110克蛋白液少许刷表面1、所有材料除黄油外揉至光滑,然后加入黄油至出薄膜;2、放入容器中;3、发酵至两倍大;4、用手指沾面粉,按在面团上,面团不会反弹;5、分成30克每份的小剂子滚圆,上面盖保鲜膜静置10分钟;6、取一份擀长;7、卷起,每份全部卷起后,盖保鲜膜再静置10分钟;8、取一份再擀长,到自己需要的长度就可以,一般和烤盘大小差不多就行了;9、在长面条上,刷蛋白液,撒芝麻;10、将面包条放在烤盘上;11、再次发酵30分钟;12、烤箱180度预热,上下火18分钟左右即可。
绛引旛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