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台
wǔ tái

【拼音】:wǔ tái

【注音】:ㄨˇㄊㄞˊ

【结构】:五(独体结构)台(上下结构)

【繁体】:五臺

字义分解
五台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五台Wǔtái(1)山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北部,为山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内,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英Wutai五台[wǔtái]⒈山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北部,为山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内,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英Wutai;
基础解释
五台Wǔtái山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北部,为山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内,主峰海拔米。佛教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
引证解释
⒈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称“五臺”。引《永乐大典》卷二六〇六引《数类》:“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臺,门下省曰东臺,中书省曰西臺,秘书监曰兰臺,御史臺曰宪臺,故有五臺之号。”唐刘肃《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⒉见“五臺山”。
综合释义
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称“五臺”。《永乐大典》卷二六○六引《数类》:“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臺,门下省曰东臺,中书省曰西臺,秘书监曰兰臺,御史臺曰宪臺,故有五臺之号。”唐刘肃《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见/五台山/。
汉语大词典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永乐大典》卷二六○六引《数类》:“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台,门下省曰东台,中书省曰西台,秘书监曰兰台,御史台曰宪台,故有五台之号。”唐刘肃《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2).见“五台山”。
其他释义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2.见'五台山'。
五台造句
1.矮人足球联赛开踢了昨天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足球比赛,参赛的选手都只有一米三左右。
2.忻州八音和五台八大套,都源于生活,渗透于感情。
3.终南山含翠华、南五台、圭峰等诸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
4.鲁智深打死恶霸镇关西后,怕吃官司,逃往他处。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5.被打死后,害怕坐牢恶霸镇关西,鲁智深逃到五台山他在那里一住寺为僧。
6.小五台是绵延八百里的太行山脉上最高的一座山峰,珍稀的鸟兽、不同生态环境的美集于一身,成为太行山脉上最美的一道风景,同时也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7.死,二郎战败拔剑自刎,三郎被乱马踩踏而亡,四郎、八郎失落番邦,五郎杨延昭幸存活命,痛恨奸臣当道的朝廷,不愿在朝为官,毅然决然地在五台山落发为僧。
8.第三路等候在西距五台四十里的南茹村,攻击敌人的先遣队,使他们不能逃回五台去,等完成了慎重的军事准备,已是傍午时分。
9.因由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所以称之为五台山。
10.零点时分,爆竹声响起,继而此起彼伏,振撼了夜幕笼罩下的五台山。
五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