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洞
sān dòng

【拼音】:sān dòng

【结构】:三(独体结构)洞(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三洞的解释
词语解释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三洞[sāndòng]⒈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⒉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引证解释
⒈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籤》卷六引《道门大论》。引南朝梁简文帝《吴郡石像铭》:“又有受持黄老,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⒉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引唐顾况《步虚词》:“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宋王禹偁《太一宫祭迴寄韩德纯道士》诗:“自慙怀禄仕,蠹此力穡民。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网络解释
三洞《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汉语大词典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南朝梁简文帝《吴郡石像铭》:“又有受持黄老,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复共奉迎。”(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唐顾况《步虚词》:“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宋王禹偁《太一宫祭回寄韩德纯道士》诗:“自惭怀禄仕,蠹此力穑民。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
三洞造句
1.下马坊西行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券门三洞,刻有浮雕花的须弥座以上全为砖砌,明代初制砖业之发达可见一斑。
2.比如说,书上说洛阳的龙门石窟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有潜溪寺,奉先寺,宾阳三洞,有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3.从三洞桥炸车的地点来看,日本人当年的选择是相当的阴险狡诈。
4.今日零时,羊西线三洞桥至二环路段机动车道维护整治工程全封闭施工结束,今早就可以驾车通行了。
5.休息了一晚,就来到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还看了看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
6.宋德芳重建昊天观,并开凿三洞石窟。
7.羊西线二环路至三洞桥开铺沥青。
8.老虎伍兹打完廿五球后才取得领先,最后急起直追推进关键球,以赢三洞剩两洞击败洛夫三世,蝉连冠军。
9.江北城三洞桥,打牌是居住在桥洞中民工们仅有的休闲娱乐方式。
10.星期四风很大,周训书在前五洞中三洞打出了柏忌。
三洞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