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屈节qūjié。(1)失去尊严、节操。(2)降低身分,对人谦卑。屈节[qūjié]⒈失去尊严、节操。例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英forfeitone’shonour;⒉降低身分,对人谦卑。例卑躬屈节。屈节事人。英stoopto;
基础解释
1.失去尊严、节操。2.降低身分,对人谦卑。
引证解释
⒈犹言失节归附。引《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后汉书·杜林传》:“林虽拘於嚣,而终不屈节。”《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痛史》第七回:“原来伯颜留文天祥在营中,见他举止不凡,有时与他谈论,他却絶无屈节的意思。”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格拉布加独立不支,寻亦屈节。”⒉降低身分相从。引汉刘向《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清李渔《比目鱼·决计》:“祗为美人甘屈节,藉口贤人赋《简兮》。”
网络解释
屈节屈节是汉语词汇,拼音qūjíe,指犹言失节归附。
综合释义
犹言失节归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后汉书·杜林传》:“林虽拘於嚣,而终不屈节。”《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痛史》第七回:“原来伯颜留文天祥在营中,见他举止不凡,有时与他谈论,他却絶无屈节的意思。”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格拉布加独立不支,寻亦屈节。”降低身分相从。汉刘向《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清李渔《比目鱼·决计》:“祗为美人甘屈节,藉口贤人赋《简兮》。”
网友释义
屈节是汉语词汇,拼音qūjíe,指犹言失节归附。
汉语大词典
(1).犹言失节归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后汉书·杜林传》:“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痛史》第七回:“原来伯颜留文天祥在营中,见他举止不凡,有时与他谈论,他却绝无屈节的意思。”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格拉布加独立不支,寻亦屈节。”(2).降低身分相从。汉刘向《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清李渔《比目鱼·决计》:“祗为美人甘屈节,藉口贤人赋《简兮》。”
国语辞典
不能保持节操。屈节[qūjié]⒈不能保持节操。引《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明公诚能推赤心,屈节以事契丹。」
辞典修订版
不能保持节操。《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明公诚能推赤心,屈节以事契丹。」
其他释义
①丧失节操:屈节事敌|屈节辱命,虽生,何面以归汉?②委屈自己:屈节见上|卑躬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