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端
liǎng duān

【拼音】:liǎng duān

【注音】:ㄌ一ㄤˇㄉㄨㄢ

【词性】:名词。

【结构】:两(独体结构)端(左右结构)

【简体】:两端

【繁体】:兩端

字义分解
两端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谓两个极端。犹两者。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犹两种﹑两类。两端[liǎngduān]⒈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⒉谓两个极端。⒊犹两者。⒋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⒌犹两种、两类。
引证解释
⒈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引《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宋王禹偁《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⒉谓两个极端。引《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⒊犹两者。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邓平能修旧制新,刘洪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唐欧阳詹《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⒋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引《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鄴,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世衡知城事,寨下属羌率持两端,向背不常。”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上以第巴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⒌犹两种、两类。引《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网络解释
两端(张惠妹、蒲巴甲演唱歌曲)《两端》是由陈信延作词,Tingkat9作曲,张惠妹与蒲巴甲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收录在张惠妹2007年发行的专辑《star》中。
综合释义
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宋王禹偁《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邓平能修旧制新,刘洪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唐欧阳詹《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鄴,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世衡知城事,寨下属羌率持两端,向背不常。”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上以第巴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两端[liǎngduān]事情的始终、本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犹豫不定的态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两端[liǎngduān]两头,事物的两个端点。 【造句】她把绳子的两端各打上一个结,以防串连在中间的珠子掉落。
汉语大词典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宋王禹偁《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2).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3).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邓平能修旧制新,刘洪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唐欧阳詹《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绝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世衡知城事,寨下属羌率持两端,向背不常。”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上以第巴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国语辞典
事情的始终、本末。两端[liǎngduān]⒈事情的始终、本末。引《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近两头⒉犹豫不定的态度。引《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⒊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引《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近两头英语bothends(ofasticketc)​,twoextremes法语deuxextrémités,deuxextrêmes
辞典修订版
事情的始终、本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犹豫不定的态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辞典简编版
两头,事物的两个端点。 【造句】她把绳子的两端各打上一个结,以防串连在中间的珠子掉落。
其他解释
1.相反之二极端。《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章句》:「两端,谓众论不同之极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荀子·正论》:「是有两端矣。」
其他释义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2.谓两个极端。3.犹两者。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5.犹两种﹑两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两端造句
1.做数学题:十人排队,甲不能站中间,不能站两端,得挨着乙,和丙隔两个人,还得站丁后面。经过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让甲滚~。
2.沂水一畔五色相宣临圣域,圣地两端八音协奏颂仲尼。
3.都是年轻人,为什么我们要首鼠两端的呢,改变一下吧。
4.挫折和成功就好像钟摆的两端,谁也离不开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考验。面对挫折,有人不知所措了,甚至为了逃避困难与挫折,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有人直面生活的挑战,不折不挠,勇敢前行。
5.北风狂吼百草衰,千树万树寒梅开;花中君子情豪迈,天寒地冻暖常在;发条短信传关爱,祝福两端系开怀;祝立冬身体康健,问候声音不断!
6.在当今的中国城市中,社会的两极分化伴随着公共安全的隐忧和纸醉金迷的奢侈,这形成社会暴力的两端,并演绎为透过媒体景观所揭示的社会的阵痛和焦虑。
7.明天心也要作伴也要勇敢不管是否天涯两端,只要是情意够长缘就不短常常联络不准懒散,明天心也要作伴也要自然就像现在真诚简单,有事你要人商量我最喜欢欢迎找麻烦。
8.高大的桥梁两端的引桥,往往采用小半径曲线梁桥。
9.把短枝和长枝交叉叠放,两端交叉处绑扎在一起,做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笼子。把笼子平衡罩在诱饵上面。
10.用途:本机用于水泵电机,汽车电机绑扎好后的两端线圈的整形。
两端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