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风调
fēng tiáo

【拼音】:fēng tiáo

【简体】:风调

【繁体】:風調

字义分解
风调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人的品格情调。⒉ 诗文的风格,格调。⒊ 事物的风味特色。风调[fēngtiáo]⒈人的品格情调。⒉诗文的风格,格调。⒊事物的风味特色。
基础解释
人的品格情调。诗文的风格,格调。事物的风味特色。
引证解释
⒈ 人的品格情调。引:《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羣。”⒉ 诗文的风格,格调。引:《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踈,皆为佳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⒊ 事物的风味特色。引: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復酒壚风调。”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⒋ 和协。引:《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閫则风调。”⒌ 风和顺。引: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⒈人的品格情调。引《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羣。”⒉诗文的风格,格调。引《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踈,皆为佳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⒊事物的风味特色。引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復酒壚风调。”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⒋和协。引《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閫则风调。”⒌风和顺。引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综合释义
人的品格情调。《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羣。”诗文的风格,格调。《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踈,皆为佳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事物的风味特色。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復酒壚风调。”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和协。《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閫则风调。”风和顺。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风调[fēngtiáo]风采、风韵。《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熲。」文字或言语的格调。如:「词与诗风调不同。」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网友释义
风调,指人的品格情调。是人的一种品味与风格。语出《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
汉语大词典
(1).人的品格情调。《北齐书·崔瞻传》:“偃弟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郑娘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十郎风调。”清侯方域《李姬传》:“﹝李姬﹞少风调皎爽不群。”(2).诗文的风格,格调。《诗人玉屑》卷十引宋李錞《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佳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3).事物的风味特色。清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1).和协。《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阃则风调。”(2).风和顺。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国语辞典
⒈ 风采、风韵。引:《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⒉ 文字或言语的格调。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例:如:「词与诗风调不同。」风调[fēngdiào]⒈风采、风韵。引《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⒉文字或言语的格调。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例如:「词与诗风调不同。」
辞典修订版
风采、风韵。《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熲。」文字或言语的格调,如:「词与诗风调不同。」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风调造句
1.雨水渐多好运连,甘露飘洒秀青山。谁不说俺家乡好,风调雨顺米粮川。好雨知节及时降,浇出万紫千红艳。喜乐农家欢声唱,五谷丰登美景展。愿友雨水冲烦忧,了却心中干旱情! 
2.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天后诞,有很多善信前往天后宫参拜,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3.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4.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送你五个一,万事会如意,愿你每一年都风调雨顺,每一月都多发奖金,每一天都开心快乐,每一时都健康安好,每一秒都幸福微笑。
5.五一,祝你“无一”:无烦无恼每一天开心欢笑,无病无灾每一月健康安好,无阻无挠每一季风调雨顺,无分无离每一年亲情拥抱,无时无刻每一秒幸福围绕!
6.玩皮的小孩在雨中蹦来蹦去的,高兴的象乐开了花似的。上班族急急忙忙随着春雨的脚步声,实施着新一年的计划。老板和经理们在春雨中思考着最新的赚钱方案。庄稼人则盼着这一场春雨能在新的一年给他们带来好运,带来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份。
7.腊八到,门神、灶神、财神,佑你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风神、雨神、土地神,保你一生一世风调雨顺;福神、乐神、健神,祝你腊八节里事事皆顺!
8.礼敬祥龙,风调雨顺。祥龙眨眨眼,好运天天见;祥龙哈哈笑,烦恼全都消;祥龙摆摆尾,心情格外美;祥龙抬抬头,幸福无忧愁。龙抬头,抬来福气在你手!
9.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
10.谷雨生百谷,鲜花开百福,问候声声随细雨,思念无数真情固,种下幸运瓜,播下吉祥粟,风调雨润丰收路,心满意足幸福驻。谷雨节气,祝你快乐!
风调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