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经络
jīng luò

【拼音】:jīng luò

【简体】:经络

【繁体】:經絡

字义分解
经络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英:mainandcollateralchannels;经络[jīngluò]⒈中医指人体内血气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英mainandcollateralchannels;
基础解释
(名)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经落”。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引:《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唐张守节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明宋濂《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⒉ 比喻纵横。引:宋叶适《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⒊ 方言。诀窍;花样。引:《何典》第二回:“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⒈亦作“经落”。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引《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唐张守节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明宋濂《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⒉比喻纵横。引宋叶适《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⒊方言。诀窍;花样。引《何典》第二回:“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综合释义
亦作“经落”。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唐张守节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明宋濂《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比喻纵横。宋叶适《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方言。诀窍;花样。《何典》第二回:“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网友释义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大词典
(1).亦作“经落”。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唐张守节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明宋濂《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2).比喻纵横。宋叶适《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迤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3).方言。诀窍;花样。《何典》第二回:“形容鬼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国语辞典
⒈ 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⒉ 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引:《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〇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经络[jīngluò]⒈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⒉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引《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〇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
辞典修订版
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 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零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
辞典简编版
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即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内连脏腑,外达肢节,灌注全身,无处不到。 【造句】气功可疏通经络、调和血气,达到保健疗病之功效。
其他释义
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经络造句
1.唱唱健康歌,身体好;茄子通经络,健脾数山药;止咳胡萝卜,白菜疏肠道;银耳来补脑,荸荠热火消;香菇抗癌症,芹菜降血压。
2.蹬摩脚心一分钟:仰卧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使脚心感到温热。蹬摩脚心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有活经络、健脾胃、安心神等功效。
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砭石是中医的五大疗法及两大医疗器械之一,中医认为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4.或用手肘按压病人背部肌肉,或用手指打开病人经络,福建连城县医院理疗科内,盲人医生伍水根熟练地对病人进行理疗。
5.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6.操作者先用手掌的掌根沿着两条经络,从上往下推按五遍。
7.功能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主要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痰核,阴疽肿毒,毒蛇咬伤。
8.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基础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9.中风病因虽多,但以肝风痰浊型较多见,患者往往素体肝肾不足,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
10.痰淤之为病,全身各部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系,停滞于经络经络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甚至半身不遂。
经络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