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哭临
kū lín

【拼音】:kū lín

【注音】:ㄎㄨㄌ一ㄣˊ

【结构】:哭(上下结构)临(左右结构)

【简体】:哭临

【繁体】:哭臨

字义分解
哭临的解释
词语解释
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哭临[kūlín]⒈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⒉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引证解释
⒈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引《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詔三公典丧事……百官哭临殿下。”《宋史·礼志二六》:“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宝慈殿,迁坐于皇仪殿。三十日,宣遗誥,羣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痛史》第六回:“一众百官礼成之后,便请哭临。哭临过了,方才出来颁发哀詔。”⒉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引《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至尊亲哭临,诸老各悲牵。”
网络解释
哭临哭临,读音是kūlín,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综合释义
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詔三公典丧事……百官哭临殿下。”《宋史·礼志二六》:“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宝慈殿,迁坐于皇仪殿。三十日,宣遗誥,羣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痛史》第六回:“一众百官礼成之后,便请哭临。哭临过了,方才出来颁发哀詔。”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至尊亲哭临,诸老各悲牵。”哭临[kūlín]国丧时,众人举哀同哭。《史记.卷一零.孝文本纪》:「絰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
网友释义
哭临,读音是kūlín,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汉语大词典
(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史记·孝文本纪》:“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后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百官哭临殿下。”《宋史·礼志二六》:“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宝慈殿,迁坐于皇仪殿。三十日,宣遗诰,群臣哭临,见帝于殿之东厢奉慰。”《痛史》第六回:“一众百官礼成之后,便请哭临。哭临过了,方才出来颁发哀诏。”(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至尊亲哭临,诸老各悲牵。”
国语辞典
国丧时,众人举哀同哭。哭临[kūlìn]⒈国丧时,众人举哀同哭。引《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
辞典修订版
国丧时,众人举哀同哭。《史记.卷一零.孝文本纪》:「絰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
其他释义
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哭临造句
1.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
2.清顺治帝死,大臣设幕哭临;金集合儒生百余人赴孔庙行哭,上揭帖请逐酷吏任维初,实则抒发亡国之恨。[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3.清顺治帝死,大臣设幕哭临;金集合儒生百余人赴孔庙行哭,上揭帖请逐酷吏任维初,实则抒发亡国之恨。(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272053/)
哭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