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法意
fǎ yì

【拼音】:fǎ yì

【注音】:ㄈㄚˇ一ˋ

【结构】:法(左右结构)意(上下结构)

【简体】:法意

【繁体】:法意

字义分解
法意的解释
词语解释
法令的意旨。佛法的旨意。法意[fǎyì]⒈法令的意旨。⒉佛法的旨意。
引证解释
⒈法令的意旨。引《晋书·杜预传》:“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宋苏轼《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一:“申严法意,消盗贼於未萌。”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⒉佛法的旨意。引明高启《送曾恬归灵隐》诗:“法意休多问,无言即是禪。”
网络解释
法意是指:
综合释义
法令的意旨。《晋书·杜预传》:“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宋苏轼《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一:“申严法意,消盗贼於未萌。”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佛法的旨意。明高启《送曾恬归灵隐》诗:“法意休多问,无言即是禪。”法意[fǎyì]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书名。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着,为孟氏费尽半生心力所完成,代表其政治理论,公元一七四八年问世,我国有严复译本。
汉语大词典
(1).法令的意旨。《晋书·杜预传》:“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宋苏轼《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一:“申严法意,消盗贼于未萌。”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2).佛法的旨意。明高启《送曾恬归灵隐》诗:“法意休多问,无言即是禅。”
国语辞典
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法意[fǎyì]⒈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⒉书名。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著,为孟氏费尽半生心力所完成,代表其政治理论,西元一七四八年问世,我国有严复译本。
辞典修订版
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书名。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着,为孟氏费尽半生心力所完成,代表其政治理论,公元一七四八年问世,我国有严复译本。
其他释义
1.法令的意旨。2.佛法的旨意。
法意造句
1.凡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办法、意见都必须抛弃。
2.雪佛龙声称对手伪造证据,恐吓法官,甚至雇人撰写做出上百亿美元裁决理由的部分司法意见。
3.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於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4.词尾是位于词根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标志,一般用来表示语法意义。
5.总的来说,英语中的大部分语法意义是通过词序而不是词形变化来表达的。
6.因为他的想法很多,落下个外好叫大管家,这其实是很贬义的叫法,意思就是说他管得宽。
7.因此,一个句法结构也同时并存着两种语义关系:句法意义和搭配意义。
8.当时,天津人称租界的警察机构为“巡捕房”,称中国警察为“华捕”,称英法意等国警察为“西捕”。
9.属新湘语的沅江话中的“起”是个意义较丰富、有多种语法功能的词。“起”可以作谓语、补语以及作为帮助表达语法意义的助词。
10.口语中还有“戗茬”的说法,意思是意见不一致,语言对立,比如“故意戗茬”。
法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