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地骨
dì gǔ

【拼音】:dì gǔ

【注音】:ㄉ一ˋㄍㄨˇ

【结构】:地(左右结构)骨(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地骨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地骨[dìgǔ]⒈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引证解释
⒈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引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唐李乂《寄胡皓时在南中》诗:“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苍苔归地骨,皓首採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⒉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网络解释
地骨地骨皮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综合释义
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唐李乂《寄胡皓时在南中》诗:“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苍苔归地骨,皓首採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汉语大词典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唐李乂《寄胡皓时在南中》诗:“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2).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其他释义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2.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地骨造句
1.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
2.“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3.金薄,银薄,石膏,龙齿,铁精,地骨白皮,茯神,黄芩,生干地黄,升麻,茯苓,玄参,人参,虎睛,牛黄,生姜屑,麦门冬,枳实,甘草,葳蕤,芍药,远志,柏子仁,白藤皮。
4.红景天,天精草,地骨皮,红茶,菊花。
5.去年十月,雷先生意外地骨折,也到北京医院接受治疗,而此时朴老已沉疴难起,他只能让夫人陈邦织代自己送去花篮慰问,祝雷先生早日康复。
6.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地骨皮中莨菪亭含量的方法。
7.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深受上海、无锡等地骨干地毯厂的欢迎。
8.枸杞子,别名苟起子、枸杞红实、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9.综述国内外对地骨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10.方法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地骨皮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地骨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