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采薇
cǎi wēi

【拼音】:cǎi wēi

【注音】:ㄘㄞˇㄨㄟ

【结构】:采(上下结构)薇(上下结构)

【简体】:采薇

【繁体】:采薇

字义分解
采薇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诗•小雅》篇名。《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指亡国。参见:采薇采薇[cǎiwēi]⒈《诗·小雅》篇名。《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指亡国。参见:采薇。
基础解释
1.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採薇。”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採薇之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2.《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3.《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元刘肃诗:“二陆不可作,故山归采薇。”4.指亡国。黄人《<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引证解释
⒈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引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採薇。”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採薇之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1.《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⒉《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引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元刘肃诗:“二陆不可作,故山归采薇。”⒊指亡国。引黄人《<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综合释义
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採薇。”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採薇之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元刘肃诗:“二陆不可作,故山归采薇。”指亡国。黄人《<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汉语大词典
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采薇”指归隐。其歌称《采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采薇操》,亦省称《采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采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采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采薇》。”(1).《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2).《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元刘肃诗:“二陆不可作,故山归采薇。”(3).指亡国。黄人《〈清文汇〉序》:“播佳种于龙野,存国粹于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国语辞典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采薇[cǎiwéi]⒈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引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辞典修订版
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后比喻为隐居山林。《文选.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野菜,俗谓之野豌豆。
其他释义
①《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殷,武王灭殷后,他俩遁入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因以喻隐居不仕。②《诗·小雅》篇名。写抵御
采薇造句
1.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2.许采薇当然不肯束手就死,腰间火龙鞭一抽鞭子就化作一条长蛇迎敌。
3.如今,姜采薇一人行走世间,一人独斗两大势力,偏偏她的敌人,甚至那些觊觎洞真派遗宝密录的妖魔,均不敢对她下死手。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失我者永失!宁采薇轻轻一挣,没有挣开,严正卿在她耳边嘘了一声,“别乱动,一年才来一次,就别在他面前闹别扭了!”。
6.古贤人伯夷叔齐不满周武王挑起战争,逃至此处,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留下千古佳话,是抱节守志的典范。
7.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桑采茶之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没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黄金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8.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9.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最后饿死的故事。
10.白冰儿闻言,像是遇到了救星一般,二话不说,起身下床,刺溜一下就钻进了何采薇的被窝,动作迅捷的如同山间的狸猫。
采薇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