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十里长亭
shí lǐ cháng tíng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繁体】:十里長亭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字义分解
十里长亭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十里长亭[shílǐchángtíng]⒈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
基础解释
亭:古时设在路边供行人食宿的处所。长亭:古时每隔十里设置一座亭子,称长亭。指路旁供行人歇息或亲友话别的亭子。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水毒秦涇,山高赵陘;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崔鶯鶯,十里长亭把张生送。”⒈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水毒秦涇,山高赵陘;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崔鶯鶯,十里长亭把张生送。”
综合释义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今日送张生赴京,红娘,快催小姐,同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网友释义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宋代苏轼有诗《东坡诗。卷二十一。送孔郎中赴陕郊》:“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后五里就有亭,称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汉语大词典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送别之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崔莺莺,十里长亭把张生送。”
国语辞典
⒈ 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引: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十里长亭[shílǐchángtíng]⒈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引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成语解释十里长亭
辞典修订版
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
其他释义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出处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十里长亭造句
1.金陵城外,十里长亭,有人饯别,击节而歌。
2.江南的烟雨红尘沐唐风宋雨,撒哈拉沙漠续写爱情传奇,十里长亭古道看草长莺飞,青山绿水共婵娟,月满西楼吟一曲莫失莫忘。
3.浔阳江畔的枫叶荻花瑟瑟,桃花潭边的送行节拍沉沉,十里长亭骤雨初歇的寒蝉凄切,青山白水出东城,孤蓬万里征。
4.莫若煮酒沏茶,挥毫泼墨,对十里长亭听寒蝉凄切,把梦浸在冬雨中,来个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5.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天,谁又知五六月。七夕节无心过,八月中秋月不圆。九九重阳相思肠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千想,发条短信把你怨!
6.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7.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谁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8.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9.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10.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十里长亭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