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比丘
bǐ qiū

【拼音】:bǐ qiū

【注音】:ㄅ一ˇㄑ一ㄡ

【结构】:比(左右结构)丘(独体结构)

【简体】:比丘

【繁体】:比丘

字义分解
比丘的解释
词语解释
比丘bǐqiū。(1)和尚。梵语,khiksu的译音。比丘[bǐqiū]⒈和尚。梵语,khiksu的译音。例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魏书·释老志》英monk;
基础解释
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
引证解释
⒈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南朝梁沉约《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元张宪《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明徐渭《九流》诗:“九流渭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緇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胡适《<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
网络解释
比丘比丘,佛教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梵bhiksu。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比丘师父”。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汉语大词典
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南朝梁沈约《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元张宪《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发为比邱。”明徐渭《九流》诗:“九流渭也落何流?戴发星星一比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藕花》:“遂髡缁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胡适《〈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
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大宝积经.卷一》:「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或聚落中。」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也作「比邱」、「苾刍」。比丘[bǐqiū]⒈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元·李好古也作「比邱」、「苾刍」。引《大宝积经·卷一》:「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或聚落中。」《张生煮海·第一折》:「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英语Buddhistmonk(loanwordfromSanskrit/bhiksu/)​德语Mönch(S)​法语Bhikkhu
辞典简编版
佛教上称出家修行的男子。 【造句】这敦煌卷子上写着:「大唐比丘」,作者想必是位出家人。 △和尚
其他释义
佛教指和尚。[梵bhiksu]
比丘造句
1.而其身后又有上千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等诸多佛教弟子双手合十,恭敬地听着如来说法。
2.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3.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4.原本在印度佛教中,受沙弥十戒者为沙弥、沙弥尼,而后成年受具足戒方为比丘比丘尼。
5.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鸠摩罗什。
6.据《孔雀明王经》所载,佛世时,有一位比丘遭毒蛇所螫,不胜其苦。
7.那就是薄伽梵所说。五比丘对他的话随喜、心悦。
8.直到僧团成立五年之后,因为有位比丘犯了淫戒,佛陀才制定了第一条戒律。
9.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0.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倾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
比丘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