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制治
zhì zhì

【拼音】:zhì zhì

【注音】:ㄓˋㄓˋ

【结构】:制(左右结构)治(左右结构)

【简体】:制治

【繁体】:制治

字义分解
制治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犹言统治。治理政务。制治[zhìzhì]⒈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基础解释
意思为统治,治理政务。
引证解释
⒈犹言统治。治理政务。引《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孔颖达疏:“治,谓政教。”《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於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倾危者亦即在是。”
网络解释
制治制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zhì,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综合释义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孔颖达疏:“治,谓政教。”《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於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倾危者亦即在是。”谓制定法度也。安治也。《尚书·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传:「制治安国,必于未乱未危之前。」;《史记·酷吏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汉语大词典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孔颖达疏:“治,谓政教。”《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于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于倾危者亦即在是。”
其他解释
谓制定法度也。安治也。《尚书·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传:「制治安国,必于未乱未危之前。」;《史记·酷吏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其他释义
1.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制治造句
1.当时,他准备和伙伴们研制治疗白血病的天门冬酰胺酶,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此药,价格高昂。
2.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可采用免疫吸附、血浆置换、免疫抑制治疗。
3.有些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可限制治疗的有效性。
4.而神权职由巫史执行,古时巫史为初民之先导,古之史官皆老成硕望,深通古今之长者,由其执行神权,可阴制人主之过行,是为制治美意良法。
5.目的:研制治疗疥疮的新制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在硫乳膏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等制成。
6.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糖尿并肺结核、梅毒等;有些皮肤病与免疫障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有关,这种病人由于抵抗力低,较易发生带状疱疹、脱发、座疮等。
7.人第见其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用以雄视宇内,不知其折冲御侮,合众志以成城,制治固有本也。
8.本文对满洲里市环境空气现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该城市的大气污染趋势,提出环境空气综合整治对策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治理措施。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0.在中国,虎骨被拿来配制治疗风湿等疾病的中药,需求量很大.
制治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