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1)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⒈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例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报也。——《宋史·胡宏传》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吴。——《吴越春秋》英stooptoconquer;firmresolveindangertowipeoutanationalhumiliation;
基础解释
卧:睡。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引证解释
⒈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引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嘆功名之不立。”《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於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
综合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网友释义
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尝胆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汉语大词典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鸩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锢封于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
国语辞典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彊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也作「悬胆」、「尝胆」、「尝胆卧薪」。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⒈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见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也作「悬胆」、「尝胆」、「尝胆卧薪」。引《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彊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近动心忍性生聚教训忍辱负重成语解释卧薪尝胆
辞典修订版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也作「悬胆」、「尝胆」、「尝胆卧薪」。
辞典简编版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 【造句】自从生意经营失败后,他卧薪尝胆,立志东山再起。
成语词典版
01.《朱子语类.卷一一一.朱子.论民》:「这须是上之人一切埽除妄费,卧薪尝胆,合天下之智力,日夜图求,一起而更新之,方始得。」02.《宋史.卷四一三.赵必愿列传》:「愿陛下精思熟虑,约己爱民,必如勾践之卧薪尝胆,必如卫文公之帛衣布冠,可也。」03.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04.《辽史.卷七一.天祚文妃萧氏列传》:「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05.《明史.卷二七七.丘祖德列传》:「国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尝胆、食不下咽时,顾置酒大会耶!」06.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一出》:「为臣子者,须当卧薪尝胆,带甲枕戈,为国家出一死力,排难解纷。」07.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五出》:「小弟此去,敢不卧薪尝胆?他日南还,共建大业,岂非至愿乎!」08.《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仆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09.《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10.《清史稿.卷四二六.李宗羲列传》:「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其他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