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中路梆子
zhōng lù bāng zi

【拼音】:zhōng lù bāng zi

【注音】:ㄓㄨㄥㄌㄨˋㄅㄤ˙ㄗ

【词性】:名词。

【简体】:中路梆子

【繁体】:中路梆子

字义分解
中路梆子的解释
词语解释
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中路梆子[zhōnglùbāngzi]⒈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引证解释
⒈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网络解释
中路梆子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起初主要活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辖的各县。后来,由于发展迅猛,流传地区逐步扩展,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今天山西省戏剧的代表剧种——晋剧。
国语辞典
流行于我国山西地方的剧种。由蒲剧派衍生而成。音调高亢,唱腔以梆子腔为主。中路梆子[zhōnglùbāngzi]⒈流行于我国山西地方的剧种。由蒲剧派衍生而成。音调高亢,唱腔以梆子腔为主。
辞典修订版
流行于我国山西地方的剧种。由蒲剧派衍生而成。音调高亢,唱腔以梆子腔为主。也称为「晋剧」、「山西梆子」。
其他释义
1.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中路梆子造句
1.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中路梆子,它既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
2.清朝同治以后,中路梆子的名气愈发响亮,开始流传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这就是今天的“晋剧”。
3.在这里,皮影、木偶、秧歌、碗碗腔、中路梆子等戏曲艺术深入人心,素有“无孝不成班”之说。
4.纱阁戏人题材多以传统戏剧为主,是山西中路梆子流行剧目的精美再现,是绽放色彩的民间工艺之花。
5.四岁开始学艺,六岁学习山西中路梆子,十六岁当解放军部队进入她所在的张家口时成为了解放军队伍里的一名小文艺兵。
6.同时,谷恋村还是晋剧之乡、秧歌之源,中路梆子的一代宗师高锡禹就是谷恋村人,是谓“太极圐圙堡,礼乐儒商村”。
7.清徐人王春元的艺名叫碗托儿旦,又称天贵旦,中路梆子演员。
8.外省人习惯把晋剧称为山西梆子,这源于中路梆子曾受晋商追捧,戏路随商路遍行于中国的城乡角落。
9.一是坚持以中路梆子人才培养为主,积极探索多剧种办学,近些年连续举办了京剧班、垣曲曲子班等不同剧种教学班,开阔了办学思路。
10.后来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新中国成立后则称晋剧。
中路梆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