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1)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⒈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英awordtothewiseissufficient;fromonelearnall;
基础解释
形容理解力强,善于类推。
引证解释
⒈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引《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根受性明睿,闻一知十。”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汉语大词典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根受性明睿,闻一知十。”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复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复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国语辞典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⒈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引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近举一反三成语解释闻一知十
辞典修订版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辞典简编版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 【造句】我们也许没有闻一知十的天赋,但勤能补拙,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成语词典版
01.《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源)02.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上之明睿,可谓闻一知十矣。」03.《石点头.卷二.卢梦仙江上寻妻》:「扬州江都地方,有一博雅老儒李月坡。妻室已丧,只有一女,……月坡自幼教他读书,真个闻一知十,因此月坡命名妙惠。」04.《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马万群)夫人早丧,单生一子,名曰马任,表字德称。十二岁游庠,聪明饱学。说起他聪明,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05.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其他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典故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国,子贡随行,关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贡去办。有一次,齐国准备征伐鲁国,孔子想派弟子前去护卫,许多弟子纷纷自荐。孔子最后还是挑选了子贡。子贡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鲁国免除了一场危难,尽管如此,孔子却认为他比颜回还差些。他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人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颜回听见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听见了一分,只能猜到两分。”孔子听后,也同意子贡的话,并感叹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