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敌情
dí qíng

【拼音】:dí qíng

【注音】:ㄉ一ˊㄑ一ㄥˊ

【词性】:名词。

【结构】:敌(左右结构)情(左右结构)

【简体】:敌情

【繁体】:敵情

字义分解
敌情的解释
词语解释
敌情díqíng。(1)敌方的情况,特指敌方对我方采取的行动。
基础解释
(名)敌人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侦察~|发现~|~观念(对敌人警惕的观念)。
引证解释
⒈敌方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引《三略·上略》:“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明於斥候,善揣敌情,动静以闻,兹实赖汝。”郭希仁《从戎纪略》:“地势敌情,伯英一一熟悉,布置悉中要害,故能击退强敌。”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九点钟左右,他还同陈诚、张治中们通了电话,探问前方的敌情,都说没有什么动静。”
网络解释
敌情敌情,读音díqíng,汉语词语,指敌方的情况。出自《三略·上略》。
综合释义
敌方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三略·上略》:“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明於斥候,善揣敌情,动静以闻,兹实赖汝。”郭希仁《从戎纪略》:“地势敌情,伯英一一熟悉,布置悉中要害,故能击退强敌。”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九点钟左右,他还同陈诚、张治中们通了电话,探问前方的敌情,都说没有什么动静。”
汉语大词典
敌方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三略·上略》:“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明于斥候,善揣敌情,动静以闻,兹实赖汝。”郭希仁《从戎纪略》:“地势敌情,伯英一一熟悉,布置悉中要害,故能击退强敌。”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九点钟左右,他还同陈诚、张治中们通了电话,探问前方的敌情,都说没有什么动静。”
国语辞典
有关敌方的种种情况,如:「作战的先决条件在于了解敌情。」
辞典简编版
有关敌方的种种情况。 【造句】作战时必须了解敌情,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其他释义
1.敌方的情况。特指敌人对我方采取行动的情况。
敌情造句
1.心里装着敌情,眼睛盯着对手,对敌人了然于胸,才能因情施策、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把信息化战争制胜“准心”必须指向敌情这个“靶心”。
2.不过是点微末伎俩而已,不足称道,倒是大帅英明果断,洞察敌情,于微妙处把握战机,一举大败敌军,令雷云深感敬佩。
3.侦察员乔装改扮进城探敌情
4.由于敌情紧急,四面受敌,还要被迫背着这四个活包袱踯躅行进,万一双方交火,这四个“老特”。
5.一位将领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掌握敌情这件大事,为此他应当动用一切手段,包括:组织侦察,派遣间谍,组织由能干的军官领导的轻装部队,规定各种信号以及派遣训练有素的军官到前卫去审讯俘虏。
6.因此每到一地,人们莫不奔走相告,高呼"红军回来了!"纷纷起来支援大军,沿途烧茶送水,担任向导,报告敌情
7.而海鹰其实就是海上斥侯,他们乘坐小型快帆船,远远地跟着敌船,在保持隐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观察敌情,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8.老刘我在高度“敌情观念”的警惕下,怀疑这是一帮存心不良的“国内外敌对分子”所编造的谣言。
9.强化敌情观念和战场意识,按照打仗标准携带武器装备、编组执勤力量,搞好协同保障,提升管控水平。
10.他们全力支持我军,和我们同生死、共患难,不避风险地掩护我工作人员和伤病员,替部队保存物资、带路、侦查敌情,协助我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敌情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