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山长
shān zhǎng

【拼音】:shān zhǎng

【简体】:山长

【繁体】:山長

字义分解
山长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隐者之称。山长[shāncháng]⒈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隐者之称。
基础解释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2.指隐居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引: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⒉ 隐者之称。引:《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宋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⒈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引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⒉隐者之称。引《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宋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综合释义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宋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汉语大词典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栎翁。”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挂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2).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宋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国语辞典
⒈ 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⒉ 指隐居的人。引:宋·陆游〈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山长[shānzhǎng]⒈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⒉指隐居的人。引宋·陆游〈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辞典修订版
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 指隐居的人。宋.陆游〈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其他释义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2.隐者之称。
山长造句
1.山海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阻塞,雄关紧扼隘口,素有“榆关天险”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让蓝天白云永驻,愿绿水青山长留。
4.保护环境,让蓝天白云永驻,愿绿水青山长留。
5.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
6.亲爱的老婆:你是疯儿,我是傻,缠缠绵绵带你绕天涯;浪迹天涯,今天带你看彩霞;人海茫茫,山长水阔不认家;天地悠悠,有你相守就是家。爱妻日快乐!
7.叮咛嘱咐,千言万语留不住,人海茫茫,山长水阔知何处,浪迹天涯,从此并肩看彩霞。
8.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9.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木兰花。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