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衣裳
yī shang

【拼音】:yī shang

【简体】:衣裳

【繁体】:衣裳

字义分解
衣裳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衣服的通称。例:身上衣裳。——唐·白居易《卖炭翁》与衣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振衣裳。——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英:clothing;衣裳[yīshang]⒈衣服的通称。例身上衣裳。——唐·白居易《卖炭翁》与衣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振衣裳。——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英clothing;
基础解释
(口)(名)衣服。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引:《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⒉ 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引:《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汉焦赣《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⒊ 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引:《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清朱焘《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⒋ 借指中国。参见“中国”。引:汉扬雄《法言·孝至》:“朱厓之絶,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李贤注:“衣裳,谓中国也。”⒈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引《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⒉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引《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汉焦赣《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⒊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引《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清朱焘《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⒋借指中国。参见“中国”。引汉扬雄《法言·孝至》:“朱厓之絶,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李贤注:“衣裳,谓中国也。”
综合释义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汉焦赣《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清朱焘《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借指中国。汉扬雄《法言·孝至》:“朱厓之絶,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李贤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中国”。
网友释义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裳”字也写作“常”。《说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体字。
汉语大词典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汉焦赣《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清朱焘《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4).借指中国。汉扬雄《法言·孝至》:“朱厓之绝,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李贤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中国”。
国语辞典
⒈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引:《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近衣服衣著衣裳[yīshang]⒈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引《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近衣服衣著英语clothes德语Dressing(S)​,Garderobe,Kleider(S)​法语vêtements,habits
辞典修订版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辞典简编版
衣服。 【造句】妹妹穿了新衣裳,高高兴兴的去参加阿姨的婚礼。
其他释义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4.借指中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衣裳造句
1.风萧萧,似在低泣;雨飘飘,如在心底。南京大屠杀悼念日,因为历史,为逝去的生命默哀;因为珍惜,为身边的朋友祝福。天冷加衣裳,愿你更健康!
2.繁茂的大树下,有一个清澈的小溪,挨挨挤挤的荷叶像一个绿色的盘子,又像一把碧绿的伞,荷叶给小溪给覆盖了,小溪像换了件翠绿的衣裳。还有几朵五颜六色的荷花笑开了脸。小溪美丽极了。
3.花枝招展绚彩衣裳是你的外表美,温柔善良贤惠纯情是你的内秀美。勤奋耕耘美化家园是你的心灵美,打扮漂亮爱美时尚是你的丽质美。三八节来到,愿你年轻漂亮喜笑颜开! 
4.冬季来临,我的爱意不会随着南迁的候鸟远去!冰冷的冬天,我用我火热的心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我的朋友,天冷了,别忘记添加衣裳!
5.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开始,爱惜名誉要从幼小的时候开始。 
6.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昼夜相等,寒气袭人;多加衣裳,爱惜自己;常来锻炼,清晨黄昏;愿你幸福,就在身边;好运常来,叩你心门。秋分快乐吉祥!
7.又是一年落叶黄,天高云淡传清凉;金秋十月家家忙,硕果累累遍地仓;早晚温降添衣裳,爱惜身体保健康;寒露送你祝福拿筐装,福禄寿财运样样俱全!
8.又是一年秋风凉,又是一地落叶黄,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夜更比一夜长。整日奔波很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餐饭,唯愿朋友多安康。
9.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10.凉风袭来,才惊觉秋分节气已至。一层秋雨一层凉,防寒保暖添衣裳,一日三餐加营养,爱惜身体莫要忘,愿你一生幸福安康。
衣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