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见跋
jiàn bá

【拼音】:jiàn bá

【注音】:ㄐ一ㄢˋㄅㄚˊ

【结构】:见(独体结构)跋(左右结构)

【繁体】:見跋

字义分解
见跋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劐》:'﹝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佑《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
基础解释
谓显出烛根。
引证解释
⒈后来用以指夜深。引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宋苏舜钦《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诗:“见跋已懵腾,跨鞍极倒载。”
网络解释
见跋见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ànbá,意思是谓显出烛根。
综合释义
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宋苏舜钦《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诗:“见跋已懵腾,跨鞍极倒载。”后来用以指夜深。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劐》:'﹝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佑《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
汉语大词典
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宋苏舜钦《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诗:“见跋已懵腾,跨鞍极倒载。”
其他释义
1.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劐》:'﹝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佑《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
见跋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