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据险
jù xiǎn

【拼音】:jù xiǎn

【注音】:ㄐㄨˋㄒ一ㄢˇ

【结构】:据(左右结构)险(左右结构)

【繁体】:據險

字义分解
据险的解释
词语解释
据险jùxiǎn。(1)依凭险要之地而防守。据险[jùxiǎn]⒈依凭险要之地而防守。例据险顽抗。英relyonnaturalbarrier;
基础解释
依凭险要之地而防守据险顽抗
引证解释
⒈凭险而守;凭借险要。引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东窥白马,北距飞狐;即仓敖庾,据险三涂。”《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装之。”《三国演义》第一一〇回:“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
网络解释
据险◎据险jùxiǎn
综合释义
凭险而守;凭借险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东窥白马,北距飞狐;即仓敖庾,据险三涂。”《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装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
网友释义
jùxiǎn[relyonnaturalbarrier]依凭险要之地而防守据险顽抗
汉语大词典
凭险而守;凭借险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东窥白马,北距飞狐;即仓敖庾,据险三涂。”《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
其他释义
1.凭险而守;凭借险要。
据险造句
1.荆州刺史朱修之切断了马鞍山的交通要道,据险固守。
2.就算郡守秉公办理,自己据险而守,只要魏国不开拔大军,必定拿自己没辙。
3.在这种情况下,他原本可以据险为王、闭关自守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派遣使者长途跋涉去大国求亲?毕竟“求亲”。
4.坚守咽喉要道的分队,阻击敌人的进攻,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直到弹药打光,仍在据险固守,最后用刺刀、枪托、石头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5.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
6.倘若姜维等主战派能够充分理解刘禅的治国深意,对外防御,据险固守;对内取和,积蓄国力,蜀国的命运可能不是这样,甚至会改写历史。
7.当天,两路日伪军在日军的带领下汇合,后占领了周家岗后开始往复尖集方向运动,遭到新四军四支队的伏击后龟缩与山根槽,据险固守。
8.当时,尽管唐新联军已从三面包围了周留城,但百济只要能确保周留至白江一线安全畅通,就能得到倭寇从海上的支援,从而据险固守。
9.八月初二,清军又出击,“见噶尔丹兵旋奔高山顶,向清军发枪弹,誓死据险固守”。
10.当然,林峰可以以神念结成九天九地九极大阵,据险而守,但是在魔主的地盘上和他比消耗有点太不明智了。
据险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