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儒林
rú lín

【拼音】:rú lín

【注音】:ㄖㄨˊㄌ一ㄣˊ

【结构】:儒(左右结构)林(左右结构)

【简体】:儒林

【繁体】:儒林

字义分解
儒林的解释
词语解释
儒林rúlín。(1)儒家学者之群。儒林[rúlín]⒈儒家学者之群。英academiccircles;
基础解释
儒家学者之群
引证解释
⒈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引《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颜师古注:“儒林,贡、薛、韦、匡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孔子之世,自正考甫以来,儒林相继。”⒉泛指儒生、读书人。引《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文帝践祚”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王闿运《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⒊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引《旧唐书·韩愈传》:“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宋苏轼《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⒋指儒家著作。引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復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⒌指儒家经学。引清钱谦益《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高燮《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⒍指学官。引《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谢蘥命为儒林,不就。”
网络解释
儒林儒林,戏曲剧种,始于明万历年间,现成为闽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释义
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颜师古注:“儒林,贡、薛、韦、匡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孔子之世,自正考甫以来,儒林相继。”泛指儒生、读书人。《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文帝践祚”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王闿运《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旧唐书·韩愈传》:“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宋苏轼《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指儒家著作。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復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指儒家经学。清钱谦益《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高燮《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指学官。《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谢蘥命为儒林,不就。”儒林[rúlín]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儒家的着作。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汉语大词典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颜师古注:“儒林,贡、薛、韦、匡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孔子之世,自正考甫以来,儒林相继。”(2).泛指儒生、读书人。《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文帝践祚”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王闿运《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旧唐书·韩愈传》:“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宋苏轼《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箨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4).指儒家著作。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5).指儒家经学。清钱谦益《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高燮《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6).指学官。《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谢蘥命为儒林,不就。”
国语辞典
学界。儒林[rúlín]⒈学界。引《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⒉儒家的著作。引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⒊学官。引《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辞典修订版
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儒家的着作。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其他解释
儒者之所集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汉书·刘歆传》:「典儒林史卜之官。」;《后汉书·儒林传》:「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自正考父以来,儒林相继。」;《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晋、潘岳〈西征赋〉:「儒林填于坑穽,诗书炀而为烟。」;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蔡公儒林之亚。」
其他释义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2.泛指儒生﹑读书人。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4.指儒家著作。5.指儒家经学。6.指学官。
儒林造句
1.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2.不过,八股文却是一种基础,张牧记得《儒林外史》之中的一句话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3.《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正是吴敬梓亲身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4.他权衡再三,为求自保,决定也向金军投降,于是,他令儒林郎王枢起草降表,表中说待时而动,动静固未知其常;顺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
5.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6.李健吾晚年回忆,看到小说部分书稿时他们“又惊又喜,又是发愣,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是部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7.银州治所的儒林县同样被大雪覆盖,州刺史方宥善忙碌着下达一条接一条的命令,开光县他算是不着急了,其他还有两个县,包括他现在的衙门所在儒林县。
8.在我国清代中叶,有一位着名的讽刺小说家,他曾经多次参加清代的科考,终因名落孙山,看透世态炎凉,积十年之功夫写成了我国着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9.因京师图书馆应“为全国儒林之冠冕,尤当旁搜博采,以保国粹而惠士林”。
10.想起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一字一泪,大抵如此。
儒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