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上公
shàng gōng

【拼音】:shàng gōng

【注音】:ㄕㄤˋㄍㄨㄥ

【结构】:上(独体结构)公(上下结构)

【简体】:上公

【繁体】:上公

字义分解
上公的解释
词语解释
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即太白星。
基础解释
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即太白星。
引证解释
⒈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引《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引《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时太尉邓彪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引《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⒋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引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明何景明《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詎朽。”⒌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引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王伯大音释:“上公即社神也。”⒍即太白星。引《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
网络解释
上公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上公,而东汉上公则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设,一般是皇帝初即位时,为总揽朝政才设。太傅即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董卓也称过太师,位在太傅之上。汉末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上,大将军有时也位在三公上。三国时魏国大司马、大将军均为上公,第一品。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综合释义
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时太尉邓彪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明何景明《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詎朽。”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王伯大音释:“上公即社神也。”即太白星。《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上公[shànggōng]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汉时太保太傅的尊称。《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论曰》:「吴汉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公爵。亦泛指高官显爵。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汉语大词典
(1).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2).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时太尉邓彪以太傅录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3).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晋书·职官志》:“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明何景明《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讵朽。”(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王伯大音释:“上公即社神也。”(6).即太白星。《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
国语辞典
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辞典修订版
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汉时太保太傅的尊称。《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论曰》:「吴汉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公爵。亦泛指高官显爵。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其他解释
1.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上公。《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蔡传:「王者之后称公,故曰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汉书·翟方进传》:「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其他释义
1.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2.汉制,仅以太傅为上公。3.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6.即太白星。
上公造句
1.亚麻跌啊啊啊!在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梯后,迅速的冲向公车站!啊呀呀!怎么这么多人,学生们正你推我挤地坐上公车。
2.第二天早上,公园的管理人员发现了一具男尸,那个男人安详的躺在了那座坟墓上,静静的依着无字碑后的花坛。
3.规定司机学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近日,新版武汉出租车管理条例草案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4.一路上,公路两旁都是些奇花异草和傲然挺立的树。
5.拿起你的游泳衣和防晒乳,去这些水上公园清凉一下吧!
6.中午,赵七准回来吃饭,饭后两人关窗户挂帘地睡一觉,日头斜了,赵七上公所候事,七娘在院里摆弄花摆弄鱼。
7.在人们的不经意间,那茸茸嫩生的小草,便在田野里、阡陌上、公路旁陆续的探出头来,它们新奇的张望着,它们在春风中就像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摇摆、尽情地抖擞、尽情地欢腾、尽情地跳动……
8.郑琪琪言语中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关心,当然这也是比较符合她的性格,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否则就不会在班上公开向文强表白了。
9.这部有关知青主题的小说,三易其稿,终于出版。著者在一次"插兄"聚会上公诸同好,作为礼物,分送朋友。
10.军人也是一个公民。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上公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