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眼识
yǎn shí

【拼音】:yǎn shí

【注音】:一ㄢˇㄕˊ

【结构】:眼(左右结构)识(左右结构)

【繁体】:眼識

字义分解
眼识的解释
词语解释
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眼光;见识。眼识[yǎnshí]⒈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⒉眼光;见识。
基础解释
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眼光;见识。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引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⒉眼光;见识。引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网络解释
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辨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综合释义
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眼光;见识。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汉语大词典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2).眼光;见识。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复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其他释义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眼光;见识。
眼识造句
1.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明察秋毫造句。
2.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
3.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矇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4.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蒙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5.老太太的眼睛你见过吧,说她眼识好吧,可举着针鼻儿穿不进线去;说她眼识不好吧,可做出的活儿来,细针密线不走样儿。
6.多亏了导演慧眼识英雄,把三浦美纪这部半自传体的漫画改编成同名动画连续剧。
7.那古董商慧眼识珠,鉴别假货从不出错。
8.张石川能够慧眼识胡蝶,还发掘过宣景琳等多位影界奇才,却因为艺术观的局限,识不得阮玲玉是精金美玉,这的确令人遗憾不已。
9.有一次他到长史吴佑家“赁舂”,以慧眼识人著称的吴佑与他交谈,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成语“杵臼之交”即由此而来。
10.楚江童的聪明就在,能一眼识破对手的弱势强项,这叫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眼识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