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禹余粮
yǔ yú liáng

【拼音】:yǔ yú liáng

【注音】:ㄩˇㄩˊㄌ一ㄤˊ

【结构】:禹(独体结构)余(上下结构)粮(左右结构)

【繁体】:禹餘糧

字义分解
禹余粮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种中药。常呈大小圆石片或砂粒,胶附在褐铁矿上,中间有空处,含黄色黏土,匀细清洁。产在池泽山岛中的石类。相传大禹战胜,弃余粮,化而为石,故有此称。禹余粮[yǔyúliáng]⒈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⒉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⒊蒒草的别名。
引证解释
⒈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⒉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⒊蒒草的别名。引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粮。”
网络解释
禹余粮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综合释义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蒒草的别名。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粮。”
汉语大词典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3).蒒草的别名。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谷,或曰禹馀粮。”
国语辞典
植物名:(1)​麦门冬。《尔雅.释草》:「虋冬」句下宋.邢昺.疏:「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2)​蒒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三.谷部.蒒草》:「释名:自然谷、禹余粮。」禹余粮[yǔyúliáng]⒈植物名:(1)​麦门冬。句下宋·邢昺·疏:「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2)​蒒草。明·李时珍。引《尔雅·释草》:「虋冬」《本草纲目·卷二三·谷部·蒒草》:「释名:自然谷、禹余粮。」⒉一种中药。常呈大小圆石片或砂粒,胶附在褐铁矿上,中间有空处,含黄色黏土,匀细清洁。产在池泽山岛中的石类。相传大禹战胜,弃余粮,化而为石,故有此称。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〇·金石部·禹余粮》:「时珍曰:『石中有细纷如面,故曰余粮,俗呼为太一禹余粮。』」
其他释义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3.蒒草的别名。
禹余粮造句
1.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栀子、海藻、甘松等。
禹余粮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