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潜形匿迹
qián xíng nì jì

【拼音】:qián xíng nì jì

【注音】:ㄑ一ㄢˊㄒ一ㄥˊㄋ一ˋㄐ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潜形匿迹

【繁体】:潛形匿跡

字义分解
潜形匿迹的解释
词语解释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潜形匿迹[qiánxíngnìjì]⒈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引证解释
⒈隐蔽形迹,不露真相。引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跡。”亦作“潜形匿影”、“潜形譎跡”。《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大略以为千里而袭人必潜形匿影,乘其不备,而后可以得志。”明刘基《巫山高》诗:“潜形譎跡託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综合释义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潜形匿迹[qiánxíngnìjì]藏匿行踪,不敢露面。《唐语林.卷四.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汉语大词典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亦作“潜形匿影”、“潜形谲迹”。《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大略以为千里而袭人必潜形匿影,乘其不备,而后可以得志。”明刘基《巫山高》:“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国语辞典
藏匿行踪,不敢露面。潜形匿迹[qiánxíngnìjī]⒈藏匿行踪,不敢露面。引《唐语林·卷四·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成语解释潜形匿迹
辞典修订版
藏匿行踪,不敢露面。《唐语林.卷四.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藏匿行踪,不敢露面。宋˙王谠˙唐语林˙卷四˙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其他释义
潜: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
近反义词
潜形匿迹造句
1.不过这时最要紧的就是找个地方运功把伤势压住,然后再说其他,打定主意,铁傲潜形匿迹,最终来到破祠堂这里。
2.此人刚才跟元辰一样,潜形匿迹,待见到狼人如此残暴之后,忍不住现出真身,出手捏爆了狼人。
3.而最适合盗贼的自然是亡灵和精灵,前者对于控制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精灵则在潜形匿迹方面更胜一筹。
4.金燕功擅长短期爆发,魅影独行却擅长潜形匿迹
5.就如一凄伤女子,只在风中抚泪垂泣,却是始终不见其开口诉得自己委曲,当下真是催人肝肠,张入云久为此曲自伤,此时虽是潜形匿迹,但却一般的止不住有些心绪激动。
6.山上常常出现大雾,大雾起时,四周的群山潜形匿迹,躲进了雾的帷幕。
7.暗夜之中,杀手潜形匿迹,短剑挥出,无声无息,抬手间收割生命。
8.亲兵不仅个人武艺出众,而且善于合击之术,懂的潜形匿迹之事,而且会射箭,能骑马,最主要的机智灵活,成长为将领的潜力最大。
9.不过她修习‘雪妍大法’,绝不会真的潜形匿迹
10.一口气在林地里钻爬了3里地,壮汉才收摄住心神,改为潜形匿迹的游走,又奔出2里才找了棵大树轻轻地爬了上去。
潜形匿迹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