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从事cóngshì。(1)干某项事业。(2)处理;处置。(3)办事;办理事务。(4)官职名。从事[cóngshì]⒈干某项事业。例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英engage;goinfor;⒉处理;处置。例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慎重从事。英dealwith;⒊办事;办理事务。例朝夕从事。英handleaffairs;⒋官职名。例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英officialpositiontitle;
基础解释
(动)①做(某种事情);进行(某种活动):~革命|草率~|~创作。②(按某种办法)处理:按军法~。
引证解释
⒈行事;办事。引《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寧中,天下以新法从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南京(开封),便宜从事。”⒉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引《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苏诗,罗百氏之説,以证王、施、查三家之讹。”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⒊指任职。引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於两州间。”⒋处置;处理。引《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胥﹞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梟首。”⒌追随,奉事。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嚮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章溢﹞后来长成,便从事叶公。”⒍犹周旋。引唐韩愈《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明徐渭《白母传》:“假令母与翊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苗从事,来痛击,去修边。”⒎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引《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清侯方域《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刘子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⒏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引《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樊崇等﹞於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网络解释
从事从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óngshì,指处置;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办事、处理事务。出自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宁中,天下以新法从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南京(开封),便宜从事。”。
综合释义
行事;办事。《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寧中,天下以新法从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南京(开封),便宜从事。”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苏诗,罗百氏之説,以证王、施、查三家之讹。”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指任职。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於两州间。”处置;处理。《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胥﹞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梟首。”追随,奉事。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嚮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章溢﹞后来长成,便从事叶公。”犹周旋。唐韩愈《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明徐渭《白母传》:“假令母与翊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苗从事,来痛击,去修边。”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清侯方域《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刘子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樊崇等﹞於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网友释义
从事,指处置;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办事、处理事务。见《诗·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汉语大词典
(1).行事;办事。《诗·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汉班彪《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见熙宁中,天下以新法从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章宗以仆散揆领行省于南京(开封),便宜从事。”(2).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苏诗,罗百氏之说,以证王、施、查三家之讹。”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3).指任职。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4).处置;处理。《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胥﹞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欢犯法,辄以军法从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枭首。”(5).追随,奉事。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向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章溢﹞后来长成,便从事叶公。”(6).犹周旋。唐韩愈《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明徐渭《白母传》:“假令母与翊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苗从事,来痛击,去修边。”(7).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清侯方域《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刘子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8).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樊崇等﹞于郑北设坛场,祠城阳景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胡三省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国语辞典
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如:「从事农耕」、「从事写作」。从事[cóngshì]⒈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例如:「从事农耕」、「从事写作」。⒉办事、处理事务。引《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例如:「朝夕从事」、「勤勉从事」。⒊处置。引《三国演义·第四回》:「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辞典修订版
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如:「从事农耕」、「从事写作」。办事、处理事务,如:「朝夕从事」、「勤勉从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处置。《三国演义.第四回》:「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辞典简编版
担任、处理事务、投身。 【造句】她从小就想当老师,从事教书的工作。
其他释义
①做某事;参与某种事业:告养回籍,从事农耕|从事教育工作。②处置;处理:依法从事。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