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言筌
yán quán

【拼音】:yán quán

【注音】:一ㄢˊㄑㄨㄢˊ

【结构】:言(独体结构)筌(上下结构)

【简体】:言筌

【繁体】:言筌

字义分解
言筌的解释
词语解释
言语的迹象。言筌[yánquán]⒈《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引证解释
⒈参见“言詮”。参见“言詮”。引《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南朝齐王融《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
网络解释
言筌言筌,读音yánquán,是汉语词语,释义言词上留下的迹象,出自《庄子.外物》。
综合释义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南朝齐王融《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参见“言詮”。
网友释义
言筌,读音yánquán,是汉语词语,释义言词上留下的迹象,出自《庄子.外物》。
汉语大词典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南朝齐王融《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参见“言诠”。
国语辞典
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诠」。言筌[yánquán]⒈言语的迹象。唐·许康佐〈宣尼宅闻金石丝竹之声赋〉:「事宁同于想像,理实閟于言筌。」宋·严羽也作「言诠」。引《沧浪诗话·诗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其他释义
1.《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言筌造句
1.“‘西学’而‘东渐’这样一种说法,太以‘西学’为主词谓述了,颇落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主义’言筌
2.因为,一落言筌,便失本意,反不如说上几句“奈何!”更具有启发意义。
3.去过,玩过,看过,感受过,思念过,然后不落言筌,文字算个鸟。
4.因为有这样的坦荡,因为有不肯落人言筌的警惕。
5.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
言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