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唯名论
wéi míng lùn

【拼音】:wéi míng lùn

【结构】:唯(左右结构)名(上下结构)论(左右结构)

【简体】:唯名论

【繁体】:唯名論

字义分解
唯名论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中世纪经院哲学围绕个别与共相的关系之争形成的两个对立派别。
综合释义
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瑟林、阿贝拉尔,罗吉尔·培根,J@@@@@、奥康的威廉等。实在论断言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香浦的威廉、托马斯·阿奎那等。
辞典修订版
既不承认普遍概念存在于实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认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学主张。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相对于实在论而言。
唯名论造句
1.卡多佐在批判唯名论与唯实论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是一种“一致性的、始终如一的、足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合理确定性的预期”。
2.只有殊相、没有共相,这是中世纪唯名论的老生常谈。
3.如此唯名论者,大有人在,但凡参与一点点研究工作都要署,学生自主搞成的论文也要署,经其评阅修订的论文也不妨署一署……
4.这位中世纪著名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的方法论被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5.语言由命名语言变为符号语言或曰从唯实论转为唯名论,也即语言的内在性变化为外在性,这正是现代性的起源。
6.巴克莱在其极端唯名论的立场上,更深刻的揭示了唯名论、唯实论斗争要害的抽象观念理论,使其唯名论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
7.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保存并发展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之火。
8.“社会公益行为的本质诉求是公益性,按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就是具体的个人。
9.他们就认识论问题展开了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辩。
10.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中,存在某种唯名论式的想法。
唯名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