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方响
fāng xiǎng

【拼音】:fāng xiǎng

【注音】:ㄈㄤㄒ一ㄤˇ

【结构】:方(独体结构)响(左右结构)

【繁体】:方響

字义分解
方响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方响[fāngxiǎng]⒈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
引证解释
⒈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引唐牛殳《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卜尚乐起方响!’久之曰:‘卜娘子不敬万岁。’盖道君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高庙为之罢膳泣下。”清袁于令《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
网络解释
方响方响是古代中国打击乐器,南朝梁代出现,是中国古代很有艺术特色拜具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
综合释义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唐牛殳《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卜尚乐起方响!’久之曰:‘卜娘子不敬万岁。’盖道君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高庙为之罢膳泣下。”清袁于令《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方响[fāngxiǎng]
汉语大词典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唐牛殳《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鹦鹉大呼:‘卜尚乐起方响!’久之曰:‘卜娘子不敬万岁。’盖道君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高庙为之罢膳泣下。”清袁于令《西楼记·归讯》:“引清讴,击方响。”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
其他释义
1.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
方响造句
1.演奏者的乐器种类繁多,经专家研究确认的乐器有方响、箜篌、拍板、腰鼓、琵琶、答腊鼓、笙、笛等,堪称一支演奏散乐的小型乐队。
2.不远方响起警报声,杨乐凡和岳悦扬长而去,他没事人一样,大摇大摆走过警车,岳悦惊魂未定,脑子尽是警察盘问该怎么办。
3.可就在这时,人们吵嚷起来,左边的什么地方响起重型卡车的嘎轧声。
4.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四方响应,桓玄挟持晋安帝出逃。
5.四海的祝福汇聚花城,久别的重逢真情相拥,地球的东方,响起了雷鸣的掌声。
6.繁复的响声重重叠叠的交替在清尊殿上方响起,打破了寂寞了千年的那个孤冷。
7.李大秘挥笔铺陈,四方响应,终使皇帝得还京师,“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
8.远处不知何方响起了几声老鸹叫,天上的月,也悄悄的隐没在云里,立时就有几点星光闪了出来,不知怎的,周围的寒气似乎也在此时浓了几分。
9.活动一经推出,四方响应,换置的队伍长长排起,“书香换绿植”获得极其圆满的成功。
10.我们希望以巴双方响应国际社会的促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恢复和平谈判。
方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