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大伾
dà pī

【拼音】:dà pī

【注音】:ㄉㄚˋㄆ一

【结构】:大(独体结构)伾(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大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大邳'。亦作'大岯'。山名。
基础解释
亦作/'大邳/'。亦作/'大岯/'。山名。
引证解释
⒈亦作“大邳”。亦作“大岯”。山名。按,汉魏旧说以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北成皋故城所在之山为大伾;唐以后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引《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孔颖达疏:“郑玄云:‘大岯在修武、武德之界。’张揖云:‘成皋县山也。’”《史记·夏本纪》作“大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曰青坛山,在卫州黎阳南七里。”汉张衡《东京赋》:“底柱輟流,鐔以大岯。”
综合释义
亦作“大邳”。亦作“大岯”。山名。《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孔颖达疏:“郑玄云:‘大岯在修武、武德之界。’张揖云:‘成皋县山也。’”《史记·夏本纪》作“大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曰青坛山,在卫州黎阳南七里。”汉张衡《东京赋》:“底柱輟流,鐔以大岯。”按,汉魏旧说以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北成皋故城所在之山为大伾;唐以后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大伾[dàpī]
汉语大词典
亦作“大邳”。亦作“大岯”。山名。《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孔颖达疏:“郑玄云:‘大岯在修武、武德之界。’张揖云:‘成皋县山也。’”《史记·夏本纪》作“大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曰青坛山,在卫州黎阳南七里。”汉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按,汉魏旧说以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北成皋故城所在之山为大伾;唐以后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
其他释义
1.亦作'大邳'。亦作'大岯'。2.山名。
大伾造句
1.大伾山不像其他山登起来那么累,山路舒缓、平坦,可以一边走一边细细地品味。
2.任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凿大伾三山,创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工役,无虑四十万。
3.相传,东汉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军,还师经过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谥大伾山为青坛山。【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大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