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应口
yìng kǒu

【拼音】:yìng kǒu

【繁体】:應口

【拼音】:yìng kǒu

字义分解
应口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⒉ 犹言言行相符。⒊ 适合口味。⒋ 回嘴;顶嘴。应口[yìngkǒu]⒈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⒉犹言言行相符。⒊适合口味。⒋回嘴;顶嘴。
引证解释
⒈ 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引:《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玉山童穉时,喻玉泉令他对七字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玉山应口对云:‘龙爪拏开黯黯云。’”明李东阳《杨南里传》:“先生幼多疾书,恍惚不能记。六七岁时,忽若有得,随所授,輒应口成诵。”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昝君謨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⒉ 犹言言行相符。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⒊ 适合口味。引: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餚饌不应口么?”⒋ 回嘴;顶嘴。引:《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駡道:‘直娘贼!还敢应口!’”⒈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引《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玉山童穉时,喻玉泉令他对七字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玉山应口对云:‘龙爪拏开黯黯云。’”明李东阳《杨南里传》:“先生幼多疾书,恍惚不能记。六七岁时,忽若有得,随所授,輒应口成诵。”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昝君謨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⒉犹言言行相符。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⒊适合口味。引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餚饌不应口么?”⒋回嘴;顶嘴。引《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駡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网友释义
应口,拼音是yìngkǒu,汉语词语,意思是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犹言言行相符;适合口味;回嘴;顶嘴。出自《朱子语类》。
汉语大词典
(1).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汪玉山童稚时,喻玉泉令他对七字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玉山应口对云:‘龙爪拿开黯黯云。’”明李东阳《杨南里传》:“先生幼多疾书,恍惚不能记。六七岁时,忽若有得,随所授,辄应口成诵。”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昝君谟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2).犹言言行相符。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3).适合口味。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4).回嘴;顶嘴。《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国语辞典
⒈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⒉ 顶嘴、辩驳。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末)​两个不须动手,(生)​各请住,休得要应口。」《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⒊ 适合口味。引: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应口[yìngkǒu]⒈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⒉顶嘴、辩驳。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末)​两个不须动手,(生)​各请住,休得要应口。」《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⒊适合口味。引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
辞典修订版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顶嘴、辩驳。《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末)两个不须动手,(生)各请住,休得要应口。」《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适合口味。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
其他释义
1.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2.犹言言行相符。3.适合口味。4.回嘴;顶嘴。
应口造句
1.海枯石烂,苍海桑田这样的爱情誓言成了挂在嘴边的香肠醒目,应口而生。
2.为了做好应急响应,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要明确现场处置各专业组的职责分工、任务要求以及加强应急程序与相应措施的准备。
3.李亮和张锐都没见过这架势的菜,当即应口,又点了香椿炒鸡蛋,闷罐凤爪,北京烤鸭,蔬菜拼盘。
4.这一座巨大无比的建筑群正立在此处若云山的山巅之上,正门巍峨上有鎏金三字,正是赵天应口中的“天骨门。
5.掌柜的连连应口“有,有,言书姑娘今儿个怎么想起买这个酒了。
6.户主固然不能坐地起价,政府也不应口不二价,死掐一个数吧。
7.不过也知自己见到的那些贵人士子大都巧言令色,虚伪不堪,心不应口
8.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9.文人的刀健吠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10.,常阳贼眉鼠眼地斜睨着洪雯玉的脸色,应口不应心地说道。
应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