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简体】:小时了了

【繁体】:小時了了

字义分解
小时了了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基础解释
人在幼年时聪慧敏捷。
引证解释
⒈ 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僕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韙后至,人以其语语之。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引:韙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韙大踧踖。”
汉语大词典
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成语词典版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源)02.宋.刘克庄〈兑女余最小孙也慧而夭悼以六言〉诗二首之二:「不合小时了了,可堪长夜茫茫。」03.《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教天子送还家。」
其他释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造句
1.天才儿童宜善加教育,否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想我一定是小时候太有才了。
3.我们常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警惕人在年轻时要多努力。
4.有的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有的人则年纪大才绽放光芒,大器晚成。
5.俗语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于天才儿童更应该注意后天的培养教育。
6.他由于不肯脚踏实地的努力,儘管小时了了,长大了却没什么成就。
7.他虽然小时了了,却因没有好好栽培,日后一事无成。
8.假如儿童长大都根据小时了了,我们就只有天才而没有其他的了。 
9.许多教训告诉我们,小时了了固然可喜,但后天的努力和栽培更是不可或缺。
10.他由于不肯脚踏实地的努力,尽管小时了了,长大了却没什么成就。
小时了了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