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谏
wǔ jiàn

【拼音】:wǔ jiàn

【注音】:ㄨˇㄐ一ㄢˋ

【结构】:五(独体结构)谏(左右结构)

【简体】:五谏

【繁体】:五諫

字义分解
五谏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五位谏臣。
引证解释
⒈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引(1)汉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何休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曹羈是也;三曰直諫,子家驹是也;四曰争諫,子反请归是也;五曰赣諫,百里子蹇叔子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⒉五位谏臣。明林兰友与何楷及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网络解释
五谏五谏是指.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戇谏,五曰讽谏。”
综合释义
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何休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曹羈是也;三曰直諫,子家驹是也;四曰争諫,子反请归是也;五曰赣諫,百里子蹇叔子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五位谏臣。明林兰友与何楷及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五谏[wǔjiàn]「谏」是以言正人之意,「五谏」为五种劝谏君王的方式。语见〔白虎通义.谏诤篇〕:「人怀五常,故知谏有五:一曰讽、二曰顺、三曰窥、四曰指、五曰伯。」
网友释义
五谏是指.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戇谏,五曰讽谏。”
汉语大词典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谏,曹羁是也;三曰直谏,子家驹是也;四曰争谏,子反请归是也;五曰赣谏,百里子蹇叔子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2).五位谏臣。明林兰友与何楷及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其他释义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谏,曹羁是也;三曰直谏,子家驹是也;四曰争谏,子反请归是也;五曰赣谏,百里子蹇叔子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2.五位谏臣。明林兰友与何楷及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五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