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得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1)既占领了陇地,又想进占蜀地。比喻贪得无厌。得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⒈既占领了陇地,又想进占蜀地。比喻贪得无厌。例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汉书·岑彭传》英appetitecameswitheating;avariceknowsnobounds;
基础解释
陇:古代地名,即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即今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又想占有蜀地。比喻贪得无厌。
引证解释
⒈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引《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復望蜀,每一发兵,头鬢为白。”唐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灭虢之计,消彼得陇望蜀之谋,岂非一举而两得乎?”《红楼梦》第七六回:“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错。”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综合释义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网友释义
得陇望蜀,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汉语大词典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唐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灭虢之计,消彼得陇望蜀之谋,岂非一举而两得乎?”《红楼梦》第七六回:“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国语辞典
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得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⒈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引《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近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反知足不辱成语解释得陇望蜀
辞典修订版
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辞典简编版
原指汉武帝命令岑彭平定甘肃一带后,又要改取四川。后用以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典出《东观汉记.卷二十三.隗(ㄨㄟˇ)嚣载传》。 【造句】做人要懂得知足,千万别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成语词典版
01.《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光武宽仁,龚行天讨,王莽之后,赤眉新败,虽复三晖乃眷,而九服萧条,及得陇望蜀,黎民安堵。」02.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03.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八.杂纪》:「宦资虽厚,然不入府县,别无调度,与东南士夫求田问舍、得陇望蜀者,未知孰贤?」04.《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过了一日,天色晴明,满生思量走路,身边并无盘费。亦且受了焦大郎之恩,要去拜谢。真叫做人心不足,得陇望蜀,见他好情,也就有个希冀借些盘缠之意。」05.《欢喜冤家.第八回》:「人是不知足的,得陇望蜀,那肯心灰。」06.《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07.《歧路灯.第五四回》:「输了想捞个够本,嬴(赢)了又得陇望蜀,割舍不断。」08.清.乐钧《耳食录.卷三》:「年四十余者阅之,睇女而笑曰:『尔家阿郎,意别有在矣。』女曰:『得陇望蜀,薄幸郎类多如此,曷足怪哉!』」09.《荡寇志.第三四回》:「看那雨势更大,宋江便有得陇望蜀之意。」
其他释义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典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出处
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