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画影图形huàyǐng-túxíng。(1)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画影图形[huàyǐngtúxíng]⒈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例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英drawaportrait;
基础解释
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引证解释
⒈摹绘人的形貌。多用于悬赏缉捕要犯的公告。引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不是梁山伯贼人黑旋风山儿李逵?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水浒传》第十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歷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林冲。”《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亦省作“画影”。《说岳全传》第六四回:“你不听见説奸臣差人在坟上巡察……况且行文画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
释义
摹绘人的形象。古代悬赏通缉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以便捕捉。
综合释义
摹绘人的形貌。多用于悬赏缉捕要犯的公告。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不是梁山伯贼人黑旋风山儿李逵?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水浒传》第十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歷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林冲。”《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亦省作“画影”。《说岳全传》第六四回:“你不听见説奸臣差人在坟上巡察……况且行文画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画影图形[huàyǐngtúxíng]修订本参考资料:旧日在通缉悬赏捉拿要犯时,描绘他的外貌形状,张贴各处,以便捕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拏曹操。
网友释义
画影图形意思是摹绘人的形象。古代悬赏通缉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以便捕捉。
汉语大词典
摹绘人的形貌。多用于悬赏缉捕要犯的公告。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不是梁山伯贼人黑旋风山儿李逵?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水浒传》第十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林冲。”《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平王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亦省作“画影”。《说岳全传》第六四回:“你不听见说奸臣差人在坟上巡察……况且行文画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
国语辞典
旧日在通缉悬赏捉拿要犯时,描绘他的外貌形状,张贴各处,以便捕捉。画影图形[huàyǐngtúxíng]⒈旧日在通缉悬赏捉拿要犯时,描绘他的外貌形状,张贴各处,以便捕捉。引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拏曹操。」成语解释画影图形
辞典修订版
旧日在通缉悬赏捉拿要犯时,描绘他的外貌形状,张贴各处,以便捕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拏曹操。」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旧日在通缉悬赏捉拿要犯时,描绘他的外貌形状,张贴各处,以便捕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如今上司画影图形,排门粉壁,捉拿他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拏曹操。
其他释义
摹绘人的形象。古代悬赏通辑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已便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