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
基础解释
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
引证解释
⒈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引《魏书·高谦之传》:“况且频年以来,多有徵发,民不堪命,动致流离,苟保妻子,竞逃王役,不復顾其桑井。”《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虽桑井难復,宜更均量。”胡三省注:“桑井,谓古者井田之制,五亩之宅,树墻下以桑也。”
网络解释
桑井桑井是汉语词汇,拼音为sānɡjǐnɡ,意思是古代井田制度。
综合释义
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魏书·高谦之传》:“况且频年以来,多有徵发,民不堪命,动致流离,苟保妻子,竞逃王役,不復顾其桑井。”《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虽桑井难復,宜更均量。”胡三省注:“桑井,谓古者井田之制,五亩之宅,树墻下以桑也。”
汉语大词典
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魏书·高谦之传》:“况且频年以来,多有徵发,民不堪命,动致流离,苟保妻子,竞逃王役,不复顾其桑井。”《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胡三省注:“桑井,谓古者井田之制,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也。”
其他释义
1.古代井田制度,五亩之宅,墙下植桑,因以'桑井'称乡里,家园。